俗話說「吃啥補啥」,一聽到要「補」,很多人下意識就會想到「吃」。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春天就和要多吃動物肝臟掛上了鉤,這種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該不該多吃肝? ”動物肝臟,含有豐富的鐵、維生素B12、葉酸和維生素A等營養,有利于骨骼和視網膜的生長發育,還能提高免疫功能、預防貧血。[注1] 但,作為動物體內最大的解毒器官和中轉站[注2],也有不少朋友認為動物肝臟暗藏「毒素」,吃了反而不利于健康。 真相究竟如何?肝臟到底該不該吃呢?趕快來聽一聽好朋友藍博士是怎么說的吧! ▼ 點擊觀看視頻 吃肝的誤區 ”真相:效果很差! 吃豬肝能「補血」的科學依據其實是:豬肝里含有豐富的鐵,而鐵正是組成血紅蛋白的重要元素。[注2] 《中國食物營養成分表2015》中記載,每100克生鮮豬肝含鐵約為22.6毫克,經反復燉煮、加工做成100克鹵豬肝里鐵含量只剩下2毫克左右。 所以,鹵豬肝「補血」的效果其實很差。 真相:徹底煮熟再吃更安全! 很多朋友鐘情鮮嫩、落鍋即起的溜肝尖、嫩爆豬肝,認為肝臟烹煮時間越長,營養就流失越多。 但作為食物,安全性才始終是我們首先需要關注的![注2] 先不論肝臟是否真的容易蓄積飼料中的污染物和重金屬等物質,營養豐富的內臟都是各種寄生蟲的主要寄生部位。[注1] 所以,咱一定不能貪圖鮮嫩的口感,要把肝臟加熱至十成熟再吃,以免引起寄生蟲感染。[注2] 還需要強調一點:購買肝臟一定要到正規的市場,并且買回家之后要反復用流動水清洗、浸泡,切片后再沖洗安全性會更高。[注1] 真相:每月2~3次即可! 動物內臟含有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鐵、硒和鋅等營養,適量攝入可以彌補日常膳食的不足,但是再好的東西也一定要注意「攝入量」。[注4] 因此《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
最后,豐盛榜溫馨提醒:我們要想肝好,除了吃,更需要的是優質睡眠。在如果能在晚上11點之前進入夢鄉,肝臟就能通過新陳代謝,進行徹底地自我修復,把白天遭遇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注3] 參考文獻: [注1]引用自 孫遠明.《食品營養學》: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0 [注2]引用自 蔡 威.《食物營養學》: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注3]引用自 孫慶偉.《人體生理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9 [注4]引用自 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西藏人民出版社,2016 ▼點這兒,逛逛健康商城 歡迎分享,喜歡請點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