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糊與上漿是中餐工藝中常見的一種技法,行業內又習慣稱之為'著衣',它們是烹調前一項比較重要的操作程序,所用的原料比例是否合適,操作方法是否正確等,都直接影響菜肴的色、香、味、形、質、養等諸多方面。下面,我就來說說掛糊與上漿有什么區別,以及它們具體如何調制等。 細說掛糊與上漿 
一、掛糊與上漿的區別 掛糊和上漿所用的原料基本相同,但從糊與漿的稠稀程度、調制方法、用途及特點等方面來看,它們又有著明顯的區別。 1.稠稀程度不同 掛糊所用面粉或淀粉較多,糊稠而厚。上漿所用淀粉較少,漿稀而薄。 2.調制方法不同 掛糊是先將各種制糊的原料(如面粉、淀粉、水、蛋液等)放在一個容器中攪拌均勻成糊狀,然后再將主料放入糊中掛勻。上漿則是把主料與各種制漿的原料(如各種調味品、蛋液、淀粉等)依次直接加在一起拌勻。 3.用途及特點不同 掛糊主要適于用炸、熘、烹、煎、貼、拔絲、掛霜等烹調方法制作的菜肴,成菜具有松軟、酥脆的特點。上漿多適于用滑炒、滑熘、爆炒等烹調方法制作的菜肴,成菜具有滑嫩、柔軟的特點。 二、常用糊的種類及調制方法 掛糊所用的原料品種豐富,固體類原料有:面粉、各種淀粉(如玉米粉、薯類淀粉等)、米粉、面包糠、高粱粉、核桃粉、瓜子仁、芝麻等。液體類原料有:雞蛋、鴨蛋、牛奶、椰漿、淡奶、啤酒、果汁等。調味類原料則有:鹽、味精、料酒、白糖等。另外,根據烹調要求及菜肴特點,有些糊還會使用發酵粉(簡稱發粉)、酵面、小蘇打、泡打粉、色素、食醋、食用油,以及雞肉茸、魚肉茸、蝦茸等料。 由于調糊所用原料不同,成菜后效果也會有明顯的區別。一般而言,加雞蛋清、小蘇打制成的糊可使原料滑嫩;以淀粉(或面粉、米粉等)為主的糊,可使原料香脆或松軟……糊的種類繁多,用料配比和調制方法也因地因料有很大差異。但歸納起來,常用的糊有以下幾類。 1.以蛋類為主的糊 這種糊主要是用雞蛋、淀粉、面粉等調成。一般面粉與淀粉的混合比例為1∶2.5。根據使用雞蛋部位的不同又可將它分為以下幾種。 A.全蛋糊(又稱蛋粉糊、整蛋糊、全蛋淀粉糊、雞蛋雙粉糊等)所用原料:雞蛋100克面粉50 克淀粉125 克清水適量 調制方法:先將雞蛋磕入小盆內,加入適量清水攪散,再加入面粉和淀粉調勻成糊即可。 注意:調制時應先把水與蛋液調均勻,然后再加淀粉、面粉一起調勻;切忌攪拌上勁。一般面粉和淀粉的量是蛋液的3倍,水則根據需要加入,以控制糊的稀稠度。 適用范圍:多用于炸、熘、煎、炸、鍋貼、燒、拔絲等類菜肴。 B.蛋黃糊(又稱蛋黃粉糊)所用原料:雞蛋黃、干淀粉(或面粉)、色拉油、清水各適量(蛋黃與干淀粉、油、水的調配比例為0.5∶3∶1∶1。) 調制方法:先將蛋黃放入盛器內,加入清水和色拉油打散,再加入干淀粉(或面粉)一起攪勻成糊。 適用范圍:多用于煎、酥炸、炸熘、鍋燒等類菜肴,如糖醋魚片、拔絲蘋果、茄汁熘魚片等。 C.蛋清糊(又稱蛋白糊、蛋清淀粉糊等) 所用原料:雞蛋清、干淀粉(或面粉)、清水各適量(雞蛋清與淀粉的調配比例為1∶1)調制方法:先將蛋清放入盛器內打散,另用少量的清水將淀粉澥開,然后與蛋清攪拌均勻成糊即可。 適用范圍:多用于軟炸、松炸等類菜肴,如軟炸魚條、軟炸蝦仁、軟炸香菇、軟炸口蘑等。 D.蛋泡糊(又稱發蛋糊、雪麗糊、芙蓉糊、雪衣糊、高麗糊、松泡糊、雪花糊、蛋泡淀粉糊等) 所用原料:雞蛋清、干淀粉、面粉各適量(蛋清與粉料的比例為2∶1,淀粉與面粉的比例為7∶3) 調制方法:將蛋清放入干凈的瓷器內,用筷子(或打蛋器)順一個方向反復抽打呈泡沫狀(直至筷子插在蛋清泡沫中直立不倒時),加入干淀粉和面粉,慢而輕地攪勻成雪花狀的糊即成。 適用范圍:多用于松炸、軟炸等類菜肴,如雪衣大蝦、炸羊尾、高麗明蝦、軟炸魚條等。 2.以淀粉類為主的糊 A.水粉糊(又稱淀粉糊、濕淀粉糊、干漿糊等) 所用原料:干淀粉、清水各適量(淀粉和清水的比例為2~2.5∶1) 調制方法:把干淀粉放盛器內加入清水潤濕,讓淀粉澥開至無硬粒后,再加入適量的清水調勻成較濃稠的粥狀糊即可。 注意:因淀粉的質量不同,比例可有所改變。水粉糊的濃度要求較大,以能裹住原料為宜。此外,干淀粉必須先用涼水提前浸泡透。 適用范圍:多用于干炸、炸熘、抓炒等菜式,如醋熘鱖魚、糖醋里脊、干炸里脊、脆熘黃魚、焦熘肉片、干炸肉段、抓炒魚條等。 B.拍粉糊(又稱上粉、干粉糊、獅子糊) 所用原料:干淀粉或面粉 調制方法:把用調味品腌漬過的原料,直接拍蘸干淀粉(或面粉),讓原料表面及自身的水分與干淀粉結合成粉糊膜。 適用范圍:多適用于干炸、清炸、煎烹、脆熘等類菜肴,如松鼠鱖魚、菊花青魚、葡萄魚等。 3.以多道工序制成的“糊” A.拖蛋糊(又稱滾袍糊、拍粉拖蛋糊等) 所用原料:雞蛋液、干淀粉或面粉 調制方法:先將主料用調味品腌漬后,在其表面拍上一層干淀粉(或干面粉),再放入打散的雞蛋液中拖蘸,隨即進行初步熱處理或正式烹調。 適用范圍:多用于煎、鍋貼等類菜肴,如鍋貼魚片、生煎鱖魚片等。 B.香炸糊 所用原料:雞蛋液、面粉(或干淀粉或鑲粉,鑲粉是由粳米粉和糯米粉各半組成)、面包糠(或干饅頭渣等)各適量 調制方法:先將主料用調味品腌漬后,在其表面拍上一層干淀粉(或面粉,或用威化紙、雞蛋皮等包好再粘一層干淀粉),然后拖上蛋液,粘上一層面包糠并用手輕輕壓實(以防面包糠在加熱過程中脫落),油炸成菜便好。 注意:根據不同的菜肴,可在主料拖上全蛋糊后,再粘上碎粒狀的香脆性輔料,如芝麻、核桃仁、杏仁、松子仁、瓜子仁、花生仁、腰果仁、核桃仁等。 適用范圍:多用于炸類菜肴,如炸豬排、吉利蝦球、芝麻魚排等。 4.酥糊 此種糊具有膨松酥脆的特點,一般會加發酵粉、干酵母、鮮酵母、啤酒等做膨松劑。 A.發粉糊(又稱蘇打糊、松糊)所用原料:面粉、淀粉、清水、發酵粉(小蘇打或泡打粉)、鹽、花生油各適量(面粉、淀粉、清水、發酵粉、油的比例為7∶2∶9∶0.35∶5) 調制方法: 將面粉和淀粉先拌勻,再加入水和花生油調成糊,放入發酵粉(事先要用少量的溫水澥開)攪勻,繼續用筷子攪至起小泡時,靜置15分鐘(冬季放置30分鐘)即可使用。 注意:這種糊漲發性較好,炸制菜肴時油溫控制在170℃左右,糊的膨松效果最佳。使用前還可在糊中滴幾滴酒,以增加光滑度。發酵粉添加的數量和時間一定要控制好。發酵粉過少、時間較短則達不到蓬松效果;發酵粉過多或時間過長,則膨松過度而容易破裂。 適用范圍:此糊炸后酥而松,多用于松炸、酥炸類菜肴,如苔條拖黃魚、酥炸魚片、避風塘茄夾、松炸銀魚、脆皮大蝦等。 B.油酥糊(又稱蛋黃酥糊) 所用原料:面粉75 克淀粉50 克雞蛋黃20克清水75毫升花生油75毫升 調制方法:先將清水(冬季用溫水)、雞蛋黃攪勻后,加入花生油攪勻,再加入淀粉、面粉攪拌至起小泡時,靜置15分鐘(冬季30分鐘)即可。 適用范圍:一般適于酥炸、干炸等類菜肴。 C.蛋清酥糊 所用原料:雞蛋清、淀粉、清水、花生油各適量 調制方法:先將蛋清攪打起泡,加入少許清水攪勻后,再加花生油攪勻,然后放入淀粉攪拌成糊,靜置15分鐘即可。 D.啤酒糊 所用原料:面粉、淀粉(面粉與淀粉的比例為1∶2)、清油、啤酒各適量 調制方法:把啤酒納盆,加入清油、淀粉攪勻,再加入面粉調勻,靜置15分鐘即可。 5.脆漿糊 原料:面粉、淀粉、發酵粉(或泡打粉)、清水、鹽、花生油各適量(面粉與淀粉的比例為4∶1) 調制方法:先將面粉、淀粉放入盛器內,加水調成稀糊(用筷子撈起糊下流速度較慢且糊不斷),再加入發酵粉和鹽,用筷子順一個方向攪拌調勻,然后放花生油攪拌成糊。最后還可加點白醋拌勻,夏天靜置2小時,冬天靜置4小時即可使用。 李偉 /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