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健身運動的開展是非常有利身體的保養的,只有科學、適度的進行,能夠達到和健身房的效果,但你知道哪些運動是可以稱之為日常健身運動嗎?本文帶你了解! 日常健身運動 騎車 騎自行車鍛煉身體的鍛煉效果不亞于慢跑和 swim。為了達到鍛煉身體目的,鍛煉者必須掌握好運動強度:初始者一般應達到每分鐘蹬車 60 次;對于有一定基礎的鍛煉者,每分鐘蹬速可為 75~100 次。每次鍛煉的時間不得少于 30 分鐘,每周不少于 4 次。 步行 步行運動醫學研究結果揭示:快步行走是一種最簡單而有效的有氧鍛煉身體運動。鍛煉者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健康情況、體力、年齡和習慣,自行掌握強度。速度一般應控制在每分鐘 100~130 米,每次步行持續不少于 20 分鐘。每天最好選擇在晚飯前或進餐半小時以后,在空氣清新、環境幽雅的場所步行。 慢跑 慢跑是當今世界上最流行的有氧代謝運動方法,對保持良好的心臟功能,防止心臟功能衰退,預防肌肉萎縮,防治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肥胖癥等,都具有良好的作用。慢跑的速度不宜太快,要保持均勻速度,主觀上不感覺難受,客觀上以每分鐘心率控制在 180 減去年齡數為宜。例如一個 60 歲的人,其慢跑時的心率應為每分鐘 180-60=120 次,運動時間不少于 20 分鐘,每周不少于 4 次。 跑走交替 跑走交替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先走后跑,即走 1 分鐘后跑 1 分鐘,交替進行。每隔 2 周可調整增加一次運動量,縮短走的時間,增加跑的時間。另一種是由走開始鍛煉,隨著身體適應能力的增強,漸漸過渡到由慢跑代替行走。運動時間可持續 20~30 分鐘,每周不少于 4 次。適合初參加鍛煉及年老體弱者。 登樓梯 登樓梯是一項健美與日常生活相結合的運動,是一種簡便、有效、容易開展,且運動量便于調節的健美運動方法,深受世界上居住在大都市高層建筑中居民的青睞;登樓梯是一項較激烈的有氧鍛煉形式,鍛煉者須具備良好的健康狀態,一般采用走、跑、多級跨越和跳等運動形式。鍛煉者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環境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方法;初練者宜從慢速并持續 20 分鐘開始,隨著體能的提高,逐步加快速度或延長持續時間。當體能可耐受 30~40 分鐘時,即可逐步過渡到跑、跳或多級跨樓梯。 游泳 夏天正是最好的季節。游泳健身運動是利用人體在水中受到浮力、阻力、磨擦力,以及人體在水中處于失重狀態下進行鍛煉的一種全身運動,適合于各類人群。游泳運動健身的強度與跑步大體相似,每分鐘心率可控制在 180 減去年齡數,再減去 10,比如一個 60 歲的人,其游泳時的心率可控制在每分鐘 180-60-10=110 次,運動時間不少于 30 分鐘,每周不少于 3 次。 當然任何健身運動都要適度就好,過度反而是起到不好的影響,特別是運動會消耗過多的能量,因此要慎重對待運動量。那么什么樣的運動表現需要注意呢? 1、運動時心率不增 人在運動時心跳會加快,運動量越大,心跳越快,如果運動時心率增加不明顯,則可能是心臟病的早期信號,預示著今后有心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險。 2、運動時出現腹脹痛 在運動過程中,突然出現腹部脹痛,多因大量出汗丟失水分和鹽分所致腹直肌痙攣。發勝腹痛時應平臥休息做腹式呼吸 20-30 次,同時輕輕按摩腹直肌 5 分鐘左右,即可止痛。在運動中出汗過多時,及時補充鹽水 200-300 毫升是預防的關鍵。 3、運動中出現心絞痛 運動時會使心肌負荷增加,使心肌耗氧量增多。特別是一些伴有不同程度血管硬化的中老年人,在運動時會使心臟發生相對供血不足,從而導致冠狀動脈痙攣而產生心絞痛。遇到這種情況時要及時中止運動,經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后,心絞痛一般即可消失。 4、運動中出現頭痛 少數心臟病患者在發病時不感到胸部有異常,但在運動時會頭痛。多數人只以為自己沒有休息好或得了感冒。因此,提醒那些參加運動的朋友,如果在運動中感到頭痛,應盡早去醫院做檢查。 運動過度危害 1、四肢無力 健身活動后沒有力氣是正常現象,一般在活動后休息 15 分鐘左右就會恢復。如果持續數日不能恢復,則表明脾受到損傷,因為脾主四肢肌肉,如伴有胃脹不食就更應減少運動量。 2、喘息氣粗 喘氣在運動中是一種正常現象,隨著運動的強度不同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喘氣,經休息可恢復正常,這屬正常生理現象。如稍微一活動就喘,且休息時間很長還不能恢復,有可能是肺受損,因為肺主氣、司呼吸,肺氣受損則氣粗,肺氣虛則喘息無制。出現這種情況時應停止活動,側重呼吸系統檢查,診療。 3、胸部大汗 運動一般都會出汗,如果運動過度,前胸大汗,同時伴有氣短,則可能是心臟受到影響的信號,因為汗為心之液,此時應立即停止劇烈運動。 4、關節疼痛 若發生在關節或關節附近疼痛并有關節功能障礙,有可能是韌帶拉傷。此外,由于女性身體力量較弱,做運動時也很容易發生膝關節半月板受傷。而時下流行的暴走族,則可能產生一種行軍骨折的后遺癥,即筋骨出現疲勞性骨折或骨膜炎,導致暴走后腳疼痛不已。同時還要注意麻、腫等異常感覺。 5、肌肉酸痛 剛開始活動、長久停止活動而又恢復活動的人或變換新的活動內容,都會引起某部位肌肉的酸痛,這屬正常現象。這種肌肉酸疼會在運動次日后出現,一般 2~3 天左右會消失。如果肌肉長時間酸痛,則要有可能是多度運動導致肌肉軟組織是受到損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