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有開端嗎?德國古典哲學奠基人、天文學家、星云說創立者之一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對宇宙有無開端的問題進行了研究,他指出:“如果有開端,則它在起始之前必定等待了無限久,那么為什么需要等待無限久才開始呢?” 康德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說:“宇宙有開端嗎?如果有的話在此之前發生過什么?”宇宙是否有開端?宇宙之前是什么?這些問題屬于哲學本體論的范疇,可以說是全人類的不解之謎,是終極智慧之所在。 霍金 戰國時期道家大師莊周(約前369-約前275)《莊子知北游》的“通天下一氣耳!”,是揭示宇宙本原的哲學命題。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也就是宇宙之源,元氣誕生之際——即老子所說的“道生一”、“此兩者同出而異名”——的那一刻就是宇宙原點,即宇宙開端。 莊子 宇宙是有開端的,宇宙開端即宇宙原點,宇宙原點即“道生一”、“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元氣和陰陽同時誕生的那一刻。在宇宙原點之前處于無的階段,宇宙原點之后處于有的階段。在宇宙原點道、一、元氣、陰陽、太極同時誕生! 宇宙之前是什么?宇宙之前是什么?這個問題即元氣之前是什么?元氣究竟是從哪里來的呢?元氣是如何從無到有、無中生有的呢?宇宙之前是混沌。作為宇宙自然之氣,元氣是從太古洪荒時期的原初物質——混沌,轉化而來的。混沌階段有物質嗎?沒有,宇宙萬物都是元氣的產物,混沌階段是沒有物質的。那么,這個混沌又是些什么呢?混沌又是從哪里來的呢?混沌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 《易緯·乾鑿度》 《易緯?乾鑿度》曰:“昔者圣人因陰陽定消息立乾坤以統天地也。夫有形生于無形,乾坤安從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離,故曰混沌。” 從前圣人因“陰陽”確定宇宙秩序,說明創立宇宙乾坤、統攝天地萬物的過程。有形之物生于無形之中,那么乾坤究竟是怎么來的呢?需要經歷“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四個階段。太易指的是什么都沒有的階段;太初指的是剛見到氣時的階段;太始指的是氣已經開始有形狀了的階段;太素指的是氣里面已經開始有質感了。氣、形、質都有了,但卻混然一體而未分離、不可剖析的狀態,就被稱之為是混沌。 孔子 《乾鑿度》屬于先秦典籍,是孔子“述而不作”的產物。幾千年來,《乾鑿度》的“天地萬物生成說”被中國儒家、道家及整個中國文化圈所認可、吸取和傳承。《列子?天端篇》及《道藏》里的《乾元子三始論》完全采用《乾鑿度》之說,宋明理學也深受《乾鑿度》宇宙生成論的影響。 老子對世界不解之謎的論述老子在《道德經》開篇第一章開宗明義就在講宇宙生成論:“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老子先擺出了哲學本體論的終極問題——宇宙一定是從無到有、無中生有的。無,指的是天地開始前的狀態;元氣一旦出現就到了有的階段,而這個元氣就是宇宙萬物之母——本原——了。 宇宙經歷了幾乎永恒的“常無”——混沌——階段,最后竟然能夠從無到有、無中生有地發展演變為可以生成宇宙萬物的元氣,想一想這個自然力真的很神奇!真的很美妙!真的很想搞清楚其美妙的過程。無,為0,為混沌;有,為1,為元氣;常有,為萬,為宇宙萬物。現在的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什么都有,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元氣的終極產物——一花、一草、一木、一石——等來感悟自然力之神奇,豈不聞“一沙一世界,一葉一天堂”,即由結果來反證和了解宇宙原點的智慧。 宇宙原點 那么,宇宙原點究竟在哪里呢?當做無序運動的氣形質渾然一體不可分割的混沌,轉變成有一陰一陽兩種相對力量做有序運動的那一點,也就是在無與有、0與1、空與實、混沌與元氣、無序與有序、無極與太極、元氣與陰陽兩個名字不一樣卻同時出現的那一點就是宇宙原點。 名字不一樣的無與有、0與1、空與實、混沌與元氣、無序與有序、無極與太極、元氣與陰陽卻能夠在這一點上同時出現,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非常玄妙的事情,而且是玄妙之中的玄妙——玄妙的不得了,正因為如此,宇宙原點也就成為了宇宙一切奧妙變化之門——源頭處的智慧。 關鍵詞:康德 霍金 宇宙開端 老子 莊子 混沌 元氣 大哉!元氣、陰陽、五行! 美哉!華夏族群原生文明! 深層挖掘,傳播正向能量; 以文明道,再生華夏人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