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的視察計劃1943年4月13日,美軍截獲一份電報,是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部發給北所羅門群島各部隊指揮部司令長官的。這份電報,用的是五位數字的亂數式密碼,而且,亂數表還經常更換。日軍堅信,這種密碼在理論上是不可能被破譯的。 然而,美軍的破譯專家已掌握了部分日軍密碼的規律,因此,經過3天多的努力,成功破譯了這份難度極高的絕密電報。 當電文被呈現出來后,美軍將領們都大吃一驚,電文是這樣的: “GF長官定于4月18日上午8時由拉包爾出發,乘坐兩架‘一’式陸上攻擊機,在6架‘零’式戰斗機保護下,前往布干維爾島、肖特蘭島、布因基地視察,機隊將于9時45分在布干維爾島島機場降落,然后,乘獵潛艇于上午10時40分到達肖特蘭基地,下午4時乘‘一’式陸上攻擊機出發到布因,下午5時40分返航拉包爾。如遇氣候不佳,順后延期一天。” 電文中的GF長官,就是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 這份電報,將山本五十六去前線視察的時間、地點、行程等,都交待得清清楚楚。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為在前線將司令官的行蹤用如此詳細的電文寫出來,簡直是太冒險了。可見,日本海軍是何等相信自己的密碼的堅固程度了。 美軍太平洋艦隊情報處的處長萊頓看了,心里驀地有了個想法,他馬上報給了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 尼米茲也心下一動。他問萊頓,對這事兒怎么看。 萊頓回答,山本五十六因偷襲珍珠港而一舉成名,已成為日本人心目中的偶像,除了天皇之外,沒人比他更能振奮士氣,如果把他干掉,日軍士氣將會大大受挫。 尼米茲猶豫了一下,說,日本如果再找一個比他更能干的艦隊司令,不是給美軍添了個更大的麻煩嗎? 萊頓肯定地說,根本找不到,整個日本再也撈不出一個像山本五十六這樣的人了。 尼米茲不吱聲了,腦子里飛速地轉著。 萊頓又不無幽默地說:“山本五十六在日本海軍中的影響力,無可匹敵,就如同你被他們干掉了,也沒人能代替你一樣。” 尼米茲笑了笑,但立刻他堅定了信心,那就是要“干掉山本”。 暗中截殺敵方高級將領畢竟是一件大事,關系到國際問題,尼米茲不能擅自做主,于是,他把電報發回了華盛頓,進行請示。 在美國海軍看來,這無疑是一個絕好的機會。電報很快就被送到了羅斯福總統的手中。 午餐會上的決策——“干掉山本”羅斯福正在例行的午餐會上,與高層人員一邊進餐,一邊討論戰況。是否要除掉山本五十六的議題,頓時成為主題。 山本五十六是偷襲珍珠港的直接策劃者和執行者,美國人對他的憎恨,甚至超過了希特勒。在偷襲珍珠港后,山本五十六還曾說,要在白宮與美方結城下之盟,也就是說要美國投降。這更加激起了美國人對他的憎恨。可是,盡管如此,對于是否應該截殺他,還是意見不一,有所爭執。 在騎士文化流行的西方,人們有個根深蒂固的想法,那就是,要像古代的騎士那樣,進行光明磊落的正面決斗,而不去進行暗殺。基于這種傳統,有高層人士提出,不應該實施暗殺,因為這樣做不光彩,還可能暴露日軍密碼已被破譯的事實,萬一日軍因此更換密碼,就會給日后盟軍作戰帶來困難。 海軍作戰部長金上將極力主張殺掉山本。他激動地說,山本五十六要去的地方是前線,是在作戰區域內,不是后方!在前線,一個海軍上將和一個普通士兵沒有區別,都是合法的射擊目標! 多數人都支持金上校,說,山本五十六是發動偷襲珍珠港的元兇,他一開始就違反了戰爭規則,即便他活到戰爭結束,也還要接受審判! 有人擱下了刀叉,憤憤然地說,山本五十六搞偷襲,是他暗殺在前,而且,他殺了我們幾千人! 終于,反對者也都改變了立場,不再遲疑,都覺得應該把山本五十六除掉,不應考慮什么戰爭規則,因為無論是日本,還是德國,都早就不再講戰爭規則了。羅斯福注意地傾聽著,一直沒吭聲。 他也在盤算,也在權衡,既擔心此舉會影響國際聲譽,使美國正義的形象打折扣,又擔心會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可是,如果不除掉山本五十六,美軍在太平洋戰場還要增多磨難。 想來想去,猶猶豫豫,躑躅再三,羅斯福終于做出了決斷:“干掉山本!”但他強調:為了對破譯日軍密碼的事情保密,不得泄漏一絲口風,要制造成偶然相遇的事件。 此次行動的代號為——“復仇”。海軍部長諾克斯在結束午餐后,親自擬定了行動方案。 經過研究,諾克斯決定,交給瓜島的駐軍來執行任務。隨后,他把命令傳達給了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 P-38成為主角尼米茲正在珍珠港的艦隊中,他接到命令后,大為快慰,立刻通知海軍上將哈爾西。哈爾西也高興得不得了,馬上通知了所羅門海域的指揮官米切爾少將。 在給米切爾的命令中,附著詳細的關于山本五十六的行程安排。 在命令的最后,是這樣一段話:“要想盡一切辦法擊斃山本司令及參謀人員!總統非常重視這次戰斗,結果速報華盛頓!此份電報,不得轉抄和保存,戰斗結束后立即銷毀!” 米切爾深知事關重大,當即行動起來,調兵遣將,商議具體的行動方案。 當日下午4時,在前線指揮部,相關人員都被緊急召集了來。 P-38戰斗機飛行員米歇爾和蘭菲爾都趕到了。米切爾表示,不管怎樣,也必須抓住這只“鳥”,現在就訂個“捕鳥”方案! 陸戰隊的司令官建議,既然山本五十六要乘坐獵潛艇離開肖特蘭島,那么,不如趁他乘獵潛艇時,讓人在卡希利灣里設伏,發起襲擊。獵潛艇是一種小型水面戰斗艇,要想擊沉并不難。 飛行員米歇爾堅決反對。 米歇爾說,港口中有那么多艦只,很難確定他乘坐哪一只,到時候會手忙腳亂。 蘭菲爾補充說,能不能找到他沒把握,而且,即使把艦艇擊沉了,人也未必會死,要干的話,不如在空中干! 但是,在空中實施攔截,最大的難點是時間要把握精準,要抓住分秒不差的時機。 因此,一些人也不同意蘭菲爾的意見,擔心如果山本五十六不按日程安排來行動的話,或遲到,或早走,那么,空中攔截就將徹底失敗,到時候,更傻眼了。 眾人又繼續想其他辦法,絞盡腦汁,費盡心機,都沒有可行的點子。 經過研究,米切爾最終決定,還是進行空中攔截。因為山本五十六素來守時、嚴謹,從未有過時間錯亂的時候。如果這一次山本五十六破天荒地沒有守時,那只能說明是天意使然了。 米切爾取出地圖,將截擊山本五十六的空域,確定在布干維爾島的上空。這里距山本五十六計劃降落的機場,只有7分鐘航程。 參加攔截的飛機,是18架P-38“閃電”式戰斗機;戰斗機將分為兩批,從瓜島起飛。其中,12架“閃電”的任務是調虎離山:從高空誘開并糾纏住日軍的6架“零”式戰斗機;這12架“閃電”,由米歇爾率領。 另外的6架“閃電”,負責狙擊任務,從低空擊落山本五十六的座機;這6架“閃電”,由蘭菲爾率領。 經過周密的計算,美軍“閃電”將在早上9時35分,與山本五十六的座機相遇。 固執的山本,守時的山本對于山本五十六的出行,日軍中,不止一個人想阻止他。 肖特蘭島的守將誠島高次,甚至專門飛到了拉包爾,苦口婆心地勸道,這次視察所發的電報,非常荒唐,千萬不能去,太危險了。 山本五十六不為所動,告訴城島高次,視察計劃既已經通知各基地,基地肯定都準備好了,他不能不去。 他安然若素,還讓城島高次等他回來,一起用餐。 第3艦隊司令小澤治三郎也再三反對出行。但他怎么勸也沒用。 見此情景,他便建議,如果長官執意要去,6架“零”式戰斗機護航肯定不夠,要多派幾架戰斗機。 小澤治三郎去找參謀長宇垣纏,想讓宇垣纏多多加派戰機。宇垣纏患了瘧疾,發著高燒迷迷糊糊地睡著,小譯治三郎只好退出來。 1943年4月18日清晨,山本五十六一身著潔白軍裝,準時地走出了拉包爾的司令部。 上午8時,他乘坐一架“一”式陸地攻擊機,宇垣纏及8名高級官員乘另一架,從拉包爾機場起飛。6架“零”式戰斗機在2架攻擊機兩側護航。 幾乎同時,在瓜島的“亨德森”機場,美航空第330大隊的18架P-38“閃電”式戰斗機也整裝待發。 “閃電”“復仇”“閃電”的航程可達1100英里,而瓜島至攔截點來回的距離接近1000英里。為使飛行員有充裕的戰斗時間,地面人員連夜為“閃電”加裝了310加侖大容量的副油箱。 為了避免被日軍雷達發現,“閃電”在前一半的路程中,要在距水面30英尺的高度上飛行。也就是說,差不多緊貼著海浪飛行。這種低空飛行,會使機艙變成“溫室”,而“閃電”還沒有空調系統,這對飛行員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在起飛前,米切爾下達了最后一道命令:“不惜一切代價,必須完成任務!” 7時30分,“閃電”向目標上空飛去。有2架在起飛瞬間卻發生了機械故障,只得退出了任務。 按照約定,在飛行時,一概不得使用無線電。飛行員們克服了種種困難,在海面上低飛兩個小時后,終于于9時33分到達指定空域——他們比山本五十六的座機,早到50秒! 突然,領航的“閃電”在左前方30度發現了目標——2架雙引擎陸地攻擊機。 目標如期到來,美軍飛行員們驚喜交加。 米歇爾率領飛機爬上6000米高空,引誘日本的6架“零”式護航機追上來。就在他們糾纏在一起的時候,在山本五十六座機右下方約500米處,蘭菲爾率領的狙擊機群從海面上迅速爬了上來,瞬間就追趕上來。 這時,日本“零”式戰斗機覺察到似乎上當了,拼命似的全速俯沖下來,想掩護山本五十六的座機,可是,為時已晚。 美機果斷地連續掃射,山本五十六的攻擊機起火了,拖著長長黑煙向下面的森林墜去。 宇垣纏的飛機,距離山本五十六的飛機有4公里左右,也被追上擊中,墜落到海上。 這場空中伏擊,僅進行了3分鐘,便告結束。 是誰打中了山本的座機?蘭菲爾說是他自己打中的,而他的僚機霍克斯·巴伯聲稱是他打中的,這一官司一直打了幾十年。直到1997年,美國“王牌飛行員協會”才最后認定是巴伯一個擊落了山本的座機。 繼續擺迷魂陣兩天后,山本五十六的尸體被找到。近一個月后,即1943年5月17日,載著山本骨灰的“武藏”號戰列艦由特魯克基地起航。5月21日,“武藏”號駛入東京灣。同日下午,日本大本營正式公開發表山本的死訊,全文如下: “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于本年4月在前線全盤指導作戰中遇敵,在作戰飛機上壯烈殉職,另派海軍大將古賀蜂一接任遺缺,已經在指揮聯合艦隊繼續作戰中。” 海空奇襲山本五十六,是太平洋戰爭中最富有戲劇性的事件之一。這一事件使日本人大為驚慌,困惑不解。 事件發生后,美軍故弄玄虛,特意派出P-38“閃電”戰斗機連續幾天都毫無目的地在事發地點的周邊飛行,以便讓日軍相信,山本五十六被空中攔截完全是一次偶然。 射殺了山本五十六的功臣蘭菲爾,被要求立刻離開瓜島,回到美國,以免泄露機密。蘭菲爾在專人的“陪同”下,秘密回國了。當他走出機場時,他被告知,馬上要由憲兵陪同,直接去往陸軍部,途中不得與任何人交談。 可見,美國對這一事件的保密性如何重視。 直到二戰結束,都沒有外人知曉山本五十六遇襲的真正原因。戰后,蘭菲爾訪問日本,接待他的人員就是山本五十六的夫人。她并不知道是蘭菲爾率領的人截擊了她的丈夫,還友好禮貌地接待了蘭菲爾。 戰后,有一次尼米茲接見記者,有記者問他:“當初擊落山本五十六的座機,是偶然嗎?”尼米茲用一種極少見的坦率回答說:“當時,我們可以破譯日本軍方所有的密電,山本被擊落那天,他的行動計劃我們非常清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