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陰包穴歸屬足厥陰肝經,有治療月經不調,小便不利,遺溺,尿閉等作用。 陰包穴的位置:當股骨內上髁上4寸,股內肌與縫匠肌之間,詳見本文圖解陰包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取穴位置】 在大腿內側,當股骨內上髁上4寸,股內肌與縫匠肌之間。 【解剖位置】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大收肌。皮膚由股內側皮神經分布。皮膚薄,皮下組織結構疏松。大隱靜脈由股骨內側髁的后方漸行于大腿前內側。 【作用功效】 收引水濕、調經止痛,利尿通淋、調經水、理下焦。 【主治病癥】 陰包穴主治肝腎、少腹、前陰等疾患。如小便不利、少腹疼痛、遺尿、癃閉、月經不調、兩股生瘡等。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月經不調,盆腔炎,遺尿,小便不利。其他疾?。貉韧?,骶髂關節炎,腰肌勞損,腹股溝淋巴結炎。 【穴位配伍】 陰包穴配箕門穴、足五里穴、血海穴治膝股內側疼痛,小兒麻痹的肌萎縮。 陰包穴配氣海穴、中極穴、腎俞穴,有補腎益氣,固攝膀胱的作用,主治遺尿。 陰包穴配關元穴、血海穴、三陰交穴,有活血通經的作用,主治月經不調。 【按摩手法】 1、坐于床上,兩腳掌相對并在一起,握拳用同側的掌指關節由上向下輕敲繃起的那根筋(這是肝經的線路)或者正坐位雙腳著地,同側小指掌指關節輕敲大腿內側亦可,3-5遍后,“陰包穴”會有強烈痛點,嚴重者痛不可摸,多數人左側痛感強于右側。 2、用食指向腳踝方向勾住“太沖穴”然后點揉,如果有痛點可以用拇指向下點揉至趾蹼處的“行間穴”。此穴可泄肝火改善情緒異常、煩躁口苦、凌晨1點~3點易醒等癥。 |
|
來自: 過客bn2akq269w > 《人體保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