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國考古學家在河南南陽一個山區發現了一個龐大的路網遺址,經過C14的鑒定,這個路網系統修建于大約2200年前,也就是秦始皇統一中國時期。經過長時間發掘以和深入研究,專家們相信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條“鐵路網”! 不過,秦始皇的“鐵路”當然不會是鐵鑄造的,而是用當時最常見的木材鋪設。以質地緊密堅硬的木材做軌道,并經過防腐處理,所以至今尚保存完好。為了減少工程量,同時也為了廣泛地開辟木材來源,采用較軟的木材做枕木,這樣做還可以使枕木可以和堅硬的路基密切結合,從而使軌道平穩,車子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穩地行駛。 但是,在發掘現場,人們發現枕木的間距很奇怪,人一次跨一根顯得步子太小,跨兩根又太大。經過測量,人們驚奇地發現,秦始皇的“鐵路”,枕木之間的距離竟然正好和馬的步子合拍。馬匹一旦拉車到了軌道上,就不由自主地發生“自激振蕩”,不能不飛快奔跑,幾乎無法停下來。 那么最后又是怎么停下來呢?有人提出了一定還有專門的車站,車站枕木之間由木材填充平整。馬可以在這里休息喂養,一旦需要,套上車就能飛馳。由于使用軌道,摩擦力大大減小,所以馬也可以一次拉很多貨物。這是一種最節省地使用馬力的方法,或者說是一種效率極高的方法。無怪乎秦始皇能有效地管理龐大的帝國,并且經常進行動輒幾十萬人的大規模行動。 可惜的是,后世這種運輸方式完全失傳了,否則鐵路的發明就沒英國什么事兒了。秦長城、秦直道、秦下水管道、兵馬俑,秦朝給我們的驚喜到底還有多少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