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富有文采的文章,其語言往往具有整齊美、錯落美、豐富美、韻律美和意象意境美等特點。那么,怎樣才能使你的文章兼具這眾多之美呢? 一、錘煉詞句,使語言搖曳生姿 在詞語運用上下功夫,這就要求我們寫作時還要注意:第一,推敲詞句。不同語句中,相同的意思盡量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相近的意思要琢磨其細微差別,力求選用最精準的詞匯。 第二,注重詞語的時代性,要有意識地運用一些彰顯時代風貌的詞語。在句式上下功夫,要善于變換句式。長句和短句結合,記敘文多用短句,議論文善用長句;狀物寫景、敘事說理,更易整句和散句兼行或散中見駢。例如佳作《錯過》:“一位詩人說過:過錯,是短暫的遺憾;錯過,是永遠的遺憾。這也許正是一種美麗,正如維納斯的斷臂,讓人回味無窮,而回憶里總有一種甜甜酸酸的味道。錯過了藍天的深邃,才可以有白云的飄逸;錯過了大海的壯闊,才可以有小溪的悠然;錯過了原野的芬芳,才可以有小草的碧綠。”句式長短善于變換,整散結合錯落有致,給人以美的享受。 二、巧用修辭,使語言意趣盎然 運用修辭,主要是靈活運用各種常見的修辭格。例如佳作《詩般母語》:“是什么,如稚拙的圖畫,刻在出土文物那滄桑的剖面;是什么,如風霜渲染過的楓葉,夾在唐詩宋詞發黃的紙頁間;是什么,如行云流水,從老人的唇齒間娓娓道來,印入納涼頑童神往的雙眸;又是什么,千百年來在中華大地遍地流淌、生生不息……是母語。是母親親切的話語,是中華民族視為根的話語,是中國遍地開花的話語。”將比喻、排比、反復綜合運用,增添了文字的生動性,使語言顯得更加形象生動。 三、旁征博引,使語言典雅精辟 適當引用古詩文、名言警句、歷史典故,不失時機地化用詩詞名句,會使作文語言更富表現力和說服力。其通常有三種形式,即明引詩文出彩、暗引仿作顯新、嵌引靈活多變。 明引詩文是最常見的一種引用方式,它的引用契機有兩條途徑:一是通過語流中某一詞語或短語的啟迪而聯想到曾經遇到過的、剛好有這個詞語或短語的名言警句;二是通過相似聯想將記憶中儲存的關于某一問題、某一景物或某一現象的古今詩文佳句匯集在一起,構成排比,產生一氣貫通的雄偉氣勢。 暗引仿作則具有很強的創造性,不僅要求平時有豐富的閱讀積累,而且還要求在熟背眾多詩文并深刻理解的基礎上靈活仿作,將詩文名句的意旨展露,做到妙趣橫生,形神兼備。 嵌引有三種方法:一是將引用的一句詩分成幾部分嵌入一句話的不同位置并使之成為句子的某一成分;二是將引用的詩句整句嵌入一句話中,加上引號使之成為整個句子的一部分;三是將引用的詩文名句、典故故事簡縮成詞或短語用入句中,使讀者一看便知道它的含意。這樣,使語言更加靈活機智、生動形象。 來源:語文報高考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