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茨坦公告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國簽署《波茨坦公告》,督促日本無條件投降。7月28日下午,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召開記者招待會。當時,日本官方通訊社——同盟通訊社發表了鈴木聲明的英文譯本。筆者的翻譯是:“我認為聯合公告只是重復開羅會議聲明。對于日本政府來說,看不到重大意義,而且已經沒有其他選擇,只能完全將它忽略,并且為了成功地結束戰爭而堅定地戰斗。”從這段譯文中,可以看出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明確地拒絕了《波茨坦公告》,決心要與盟軍決一死戰。 日本拒絕《波茨坦公告》之后,美國向長崎和廣島投下兩顆原子彈,無數人喪生。
美國前總統杜魯門回憶此事時表示,如果日本不拒絕《波茨坦公告》,美國就不會向日本投擲原子彈。而根據戰后文獻和裕仁天皇及鈴木首相的發言,鈴木1945年回應《波茨坦公告》的日本原文,意思是:我認為聯合公告只是重復開羅會議聲明。對于(日本)政府來說,看不到重大意義,不作回應并且堅定地邁向戰爭終結。這段聲明和同盟通訊社的英文譯本內容有很大差別。鈴木說“不回應”《波茨坦公告》,日本同盟通訊社翻譯成“完全忽略”《波茨坦公告》,美國的路透社和美聯社翻譯成“拒絕”《波茨坦公告》。日本當時的確沒有拒絕《波茨坦公告》,只是暫時不予置評,等待蘇聯的回復。
戰后,日本人埋怨鈴木首相沒有明確地說對《波茨坦公告》“暫不置評”,卻用了意義含糊不清的“黙殺”一詞。“黙殺”這個詞沒有對應的英文單詞,即使在日文也可以解作“不置評”或者“拒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