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醫家在閱讀《黃帝內經》時曾經在論述沖任二脈的篇章批注:“沖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資,故能有子。”說明女性的生育之本在于調和沖、任二脈,二脈充盛了,才具有生育能力,所以自古以來,調經種子,首當調養沖、任二脈。而能夠維持正常的生育能力,保證規律的月經周期,就意味著女性特有的生命弧線的平滑,也就意味著女性的健康與美麗。 如何調養沖、任二脈呢?先舉個例子吧。 幾年以前,我的一位朋友找我治療“習慣性流產”,那時她33歲,在治療前已經流產五次,雖然每次都幾乎是發現懷孕即馬上住院保胎,但懷孕到二、三月時仍流產,就在夫妻倆幾乎絕望之時,我偶然得知了這個情況,聯想起所學知識,便自告奮勇為其做針灸治療。 問她以往月經狀況時,她這樣描述:“我的月經周期是很準的,28天一來,4-5天結束,就是量較少,第二天比較多,第三天以后就很少了,而且會痛經,月經來前熱,人也比較煩躁,乳房脹痛,腰也疼,經色偏紫黑,有血塊。結婚前也曾經吃中藥調理過痛經的問題,但是始終沒有效果,婚后痛經減輕,就沒有再吃藥了。” 查體發現她比較瘦,面色發白,無光澤,容易出虛汗,偶爾有心悸、心慌的癥狀,食欲尚可,睡眠比較輕,容易被吵醒,舌淡苔白,脈細,略弦。 這是一例比較典型的沖任虛損導致“習慣性流產”的病例,我選擇了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這足三陰經的三個原穴——太沖、太白、太溪和任脈的關元為主穴。 既然是調補沖任,為什么不選擇沖脈上的穴位呢? 我們知道奇經八脈指的是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和陽維脈,之所以稱為奇經,是因為這八脈的分布不像十二經脈那樣規則,別道奇行,同臟腑沒有直接的相互絡屬,相互之間也沒有表里關系,而且除任督二脈外,其他六條奇經均沒有自身穴位。 再者,沖脈與足少陰腎經并行于下肢與下腹部,肝藏血、脾統血、腎藏精主生殖,屬于這三臟的經脈——足三陰經從足沿下肢內側走向腹部,在臍下三寸關元穴處與任脈交會,沖脈被稱作“血海”,有通行溢蓄全身血氣的作用,自然與肝、脾、腎三臟的功能盛衰密切相關。記得前面對原穴的介紹嗎,那是臟腑原氣經過和留止的特殊穴位,調補沖任當然要選擇足三陰經的三個原穴以及足三陰經與任脈交會的關元這四個穴位為主穴了。 為了加強療效,我又選擇了幾個配穴: 合谷配太沖,以疏肝理氣,記得前面介紹過的“開四關”吧; 太白配足三里,補后天以補血統血; 太溪配血海,以補腎調經,增強沖為血海之功; 關元配三陰交,以增強沖任與足三陰經的溝通作用。 同時,囑其治療后每日自下而上自我按摩足三陰經小腿部循行線,以鞏固治療效果,當她不再痛經,經色恢復正常,不再有血塊,面色也轉為紅潤有光澤時,再懷孕,安胎。 經過我的針灸治療后,現在她早已不再出現痛經、經前煩躁、乳房脹痛的癥狀,最主要的是孩子已經3歲多了,祝賀她吧! 通調足三陰經以調補沖任,進而調控天癸,已在許多婦科疾病的治療中被廣泛使用,也成為行之有效的延緩女性衰老、實現由內而外的健康美麗的養生保健方法,愛美更愛健康的女性朋友們,不妨每天堅持自我按摩小腿內側足三陰經的循行線喲。 TIPS:強壯身體 關元三里 揉關元 關元穴位于肚臍中央向下一掌處,腹部正中線上。此處也稱丹田,是人體元氣匯聚根植的特殊部位,有補益先天的作用。將掌根置于此穴,先輕輕向下用力按,然后再緩慢揉動,使力量徐徐向內滲透,時間越長越好,動作越緩越佳,直到穴區發熱并滲透至穴下腹內。 點三里 足三里,是另外一個著名的強壯穴位,它屬于足陽明胃經,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的源頭,故此穴有補益后天、強壯脾胃之功。取足三里時先要找到它上面的犢鼻,當我們屈膝時,髕骨與髕骨下方的韌帶(髕韌帶)外側凹陷內就是犢鼻穴,自犢鼻向下約一掌,旁開脛骨前緣一橫中指寬,即為足三里穴。用力點按此穴,會有明顯的酸麻脹感,并向膝部或沿小腿向下放散。點按一分鐘后可略放松,改點為揉,一分鐘后再施點法,如此反復3-5次。 以上兩種方法每日有空時可反復操作,多者不限,但至少應保證早晚各一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