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口臭的人,一旦張嘴,對方心里大概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嘴里的異味確實是一件讓人頭大的事。在古代,口臭的人還被冠以「口殠」「口穢」「口臭如登廁」等形容詞語寫在書里流「芳」千古,以至于「雖親戚莫肯對語」。也許就是因為這個問題,有形無形中導致了姻緣受阻、事業受挫、人際不暢,很多人的自信也是讓它一點點磨沒的。 更要命的是,有的人雖然口中有異味,但是自己卻很難覺察得到,用手捂嘴哈半天氣依然聞不出個所以然來。在這里,我告訴大家另外兩種方法可以輔助檢測自己口腔的氣味情況:
很多人緊抱著口香糖的大腿不放,有事沒事就往嘴里扔一個,恨不得嚼到地老天荒。可對于老病號來說,即使把腮幫子嚼腫了,似乎也并沒有起到特別大的作用。 《靈樞·本藏》里有句話:「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者,當以觀外乎診于外者,斯以知其內,蓋有諸內者,必形諸外。」這句話給各種表露于外的「面子問題」一個相當明確的解決思路。下面我就為各位同學大致分析一下: 中醫分析導致口臭的原因 中醫分析這個原因,除了我們日常所知的口腔環境欠佳外,還認為它傳達了我們臟腑的健康信息。比如《醫論選要》里就說過:「口臭者,乃臟腑臊腐之氣,蘊積于胸臆之間而生熱,沖發于口也。」但這只是道出了其中的一個緣由。綜合多數觀點,導致口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可能: 脾胃蘊熱 很多口臭的人,由于平時喜歡吃辛辣刺激、大魚大肉等燥熱的食物,使火熱之氣停滯于體內,擾亂了脾胃正常的升清降濁之序。 《醫學衷中參西錄》云:「人之胃氣,其最重之責任在傳送飲食,故以息息下行為順。」中醫認為,胃的生理功能在于受納、腐熟水谷。一個「腐」字,你就應該能想象得到,胃內的氣味真不咋地。但正由于氣機的正常運行,帶著這些不可描述的味道往下三路走。胃氣如果開了倒擋往上竄,那結果自然是在嘴巴這個開口處顯出令人不悅的氣味了。 這樣的人還會有以下癥狀:肚子悶脹、老打嗝、胃酸、喜歡喝涼的、大便干、小便黃、舌苔黃。如果脾的濕熱比較嚴重,那么多表現為食欲不佳、嘴里黏或感覺發甜、肢體困重、舌苔黃膩等。 食積不化 由于一些人的消化功能比較差,或是一下子吃了太多,身體來不及把這些食物全部投入利用做「深加工」,因此在胃中會留下很多「半成品」。時間一久,這些食物在胃中靜靜腐敗發酵,由此產生的氣體向上運行,使得口氣餿腐酸臭。這個情況在小朋友身上常常可以見到。 食積不化的人,還會有這樣的一些困擾:肚子脹硬拒按、燒心燒胃、食欲不佳、夜臥不安、大便干結、臭屁滾滾等。 邪熱客肺 這個我感覺在抽煙的人身上體現得特別明顯。很多中藥典籍都認為,煙草是純陽之物,甚為辛烈,再加上明火點燃,更加助長了它的火熱之性。這些邪熱久而久之會影響肺氣正常的升降,使得肺中積攢很多污糟糟的痰濁之物;還會炙烤人體的陰液,使其白白白炙烤蒸騰。所以當人呼氣時,這些污物的味道也會隨著一起散發出來,讓人避而遠之。 肺內邪熱積聚的話,一般都容易咳污濁濁的痰,嗓子也總不舒服,偶爾還會出現胸痛、氣短、鼻咽干燥、大便干結等癥狀。 中焦虛寒 由于脾胃的陽氣受損,導致它們的正常工作失去了足夠的能量供給,一方面無法及時處理攝入的食物,另一方面不能運化體內的水濕。湊在一起的話,脾升清和胃降濁的機制都會受到影響,所以在嘴里就會表現出那種陳舊的腐臭之氣了。 這個情況下,人可能經常會肚子疼、喜溫喜按,吃不了冰的、手腳不溫、怕冷,神疲乏力、食欲不佳,大便不成型,舌體胖有齒痕、舌苔白。 腎氣虛弱 這個原因跟我們所熟知的「上熱下寒」體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馮氏錦囊秘錄》中有說過:「蓋齒屬腎,腎氣一虛則虛火壅于上焦,故乃口臭,名曰臭息。」說白了就是本應歸位于腎的火沒有辦法被腎承接下來,所以只能一個勁地往上走,表現在口腔中就是難聞的口氣了。 這類人除了口氣不佳之外,多有腰膝酸軟、身體倦怠、少氣懶言、怕冷、臉色晦暗蒼白等癥狀。 欲除口臭,辨清寒熱是第一步 講了這么多,大家也應該清楚,口臭雖然讓人苦不堪言、需速速解決。但如果按照我們固有的思維,不辨體質,一味地從清熱去火的角度入手,使用苦寒泄瀉的藥物,初期可能會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也只是觸及了表面的問題。時間久了之后,可能效果就不是很明顯了,甚至口臭會更加嚴重,還誤傷了自己的脾胃、耗損了身體的陽氣。 還有就是要對自己口腔的狀況上點心,管住嘴,同時認真做做清理。比如熱象明顯的人,就應該盡量避免辛辣刺激、肥甘厚膩的食物,對于大蒜、韭菜、白酒等食用后讓口氣立馬變糟或是滋生內熱的食物更是要提高警惕。在清潔口腔的時候,認認真真按照指導方法刷牙,尤其是要把口腔死角和舌頭背面等處收拾干凈,平時的時候身邊備著點牙線,讓齒縫中的食物殘渣沒有留存的余地。 中醫如何解決口臭問題 在中藥里,有很多氣味芳香、除穢化濁的藥物對于口臭都有著令人滿意的效果:
內庭穴 足背二、三指指縫間,跖趾關節前 手三里 肘橫紋下3指處 合谷穴 第1、2掌骨之間,當第2掌骨橈側中點處 勞宮穴 掌心,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橈側 四縫穴 第2、3、4、5指掌面 近端指關節橫紋中點
內關穴 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間 中脘穴 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
少商穴 拇指橈側指甲角旁0.1寸 孔最穴 肘橫紋下4指 魚際穴 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神闕穴:臍窩正中 氣海穴:臍下1寸5分 關元穴:臍下3寸 足三里:犢鼻下3寸,脛骨前緣旁開1橫指 三陰交:內髁高點直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涌泉穴:卷足,足底前1/3凹陷處 ↓↓ 有花的秋梨膏,清潤臟腑,清新口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