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榮格出生在瑞士凱斯威爾的一個宗教家庭,他的8個叔叔及外祖母全部都是神職人員,父親則是一位虔誠的牧師。所以,榮格在這樣的家庭長大,身上有種神秘主義傾向在所難免。 在榮格12歲的時候,有位男孩突然推倒了他,使他的腦部受到了重擊。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榮格的大腦中總有種揮之不去的神秘聲音,每當回到學校面對功課時,他便會陷入眩暈昏厥的狀態。父母與家人找了很多醫生都沒有辦法治療,甚至有人認為是一種癲癇。 后來榮格自救,他強迫自己讀書,每過10分鐘就會感到強烈的眩暈感,但是他靠著頑強的意志力支撐,經過數月的練習,他回歸正常。后來榮格回憶這次事件,應該是經歷了一次“精神官能癥”。所謂的“精神官能癥”,是焦慮的一種,是由心理上的焦慮引發生理上的不適。 人們常說“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當你不管如何的厲害,有時就是不能戰勝自己的弱點,而榮格卻靠頑強的意志力戰勝了自己,這就是偉大人物的過人之處。人在戰勝過自己一次后,就會產生強大的自信心,這種自信心讓人對掌握自身的命運充滿了樂觀。榮格就是如此,他從不幸的經歷掙脫出來,變得更加的勤奮。 后來榮格接觸了大量的文學與哲學,也選擇了醫學專業進修。大學畢業后,榮格選擇了精神醫學方面的課程和臨床實習。從1900年開始,他就開始閱讀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1903年認真的閱讀之后,榮格發現弗洛伊德注重分析患者的人格和個性,這與他的主張不謀而合。 1906年開始,榮格投到弗洛伊德的門下,正式與弗洛伊德的反對者們展開了斗爭之路。1907年他們第一次會面就持續了13個小時的長談,對于榮格來說,這一次會面意義非同凡響,他非常認同他的導師:“弗洛伊德是我所見過的第一個確實重要的人;在我那時的經歷中,沒有任何別的一個人與他相比。他的態度中根本沒有一點兒淺薄的東西。我發現他極為聰明、機智和卓爾不群。” 但是隨著弗洛伊德的《性學三論》的出版,他非常重視與維護自己的這套理論,就像一個產子的母狼,如果發現誰威脅到了自己的“孩子”,就會變得異常的“兇猛”。每當提及自己的理論,他的聲調變得急迫起來,幾乎達到了焦慮的程度。弗洛伊德一貫冷靜、客觀,但一涉及性理論,他的批判性與懷疑性就不復存在了。這完全讓榮格失望透頂。 1910年,榮格給弗洛伊德寫了一封信,心中說:“事情必定會如此......您發掘出寶石,而我所要做的是對寶石進一步加工修整。”從中可以不難窺到,連個人的關系已進入越來越微妙的階段,榮格不再甘心籠罩在弗洛伊德的影子之下了。之后,他開始寫《力比多的變形與象征》這一重要的著作。在這本書中,榮格提出了一系列理論都與弗洛伊德的理論相互沖突。 此書的出版,讓弗洛伊德嗅到了“離經叛道”的味道,但是他不想失去這個左膀右臂,主動給榮格寫信:“不必因為理論上的分歧而影響個人之間的關系。”但是,此時的榮格已經下定決心,要與弗洛伊德在學術上分出高下。 此后,榮格講學得到了熱烈的反響,主動約弗洛伊德見面,兩個心理學家都在小心翼翼的試探著對方,而弗洛伊德一再的強調:自己視對方為“兒子”,自己的事業將來需要榮格來繼承。但是榮格沒有被打動,而是委婉的拒絕了老師的好意。 不久之后,寫了一封信:“恕我誠懇的對您直言,如果您并不反對的話。我得承認,對于您,我的感情非常矛盾。但是,我還是愿意真誠的表明我對彼此之間一些問題的看法。如果對此有所懷疑,對您而言將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不管怎么樣,我得說,您用對待您的病人那樣的方式來對待您的學生,這是一種錯誤的行為。這樣一來,您身邊的人要么是奴性十足、盲從的兒子,要么就是輕率淺薄的小人。 我確實十分清楚的看穿了您玩弄的種種手段。您在您的周圍處處施加個人影響,使每一個人在您面前都如同兒女一般規矩。他們不得不痛心疾首的承認自己的疏忽和過失以及生命的卑微,而您卻不管不顧的穩坐在父親的高坐上。出于絕對的順從和獻媚,沒有人能夠告訴您真相,哪怕是對您上一次向病人所說的話表示懷疑。他們沒有勇氣地進行分析,只是滿足與被別人分析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倘若有誰敢這樣做,您肯定會這樣問他----是誰得了神經癥? 您看,親愛的教授,如果您也用這樣的態度對待我,我對我現在的行為壓根兒沒有什么盔甲,同我的弗洛伊德兄長的犀利而令人畏懼的目光相比,它們斷然暗淡無光。”這封信意味著徹底的決裂。 在科學史上,科學家之間決裂是常有的事情,如奧本海默與泰勒的決裂、海森堡與玻爾的決裂、楊振寧與李政道的決裂。對于他們而言,一段友誼的結束當然算不上好事,但是對于人類而言,這種事情卻大多有益無害。因為兩種思想的碰撞和競爭能夠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弗洛伊德和榮格的決裂促進了心理學研究的多元化發展。 1916年榮格再此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舉辦了講座。1921年榮格出版了《心理類型》一書。此書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討個人對世界、他人、和事物之間的關系,并討論了五花八門的意識層面,即意識頭腦對于世界可能產生的態度。從此自成一派。晚年,榮格隱居與蘇黎士湖旁,在大自然中冥想,試圖解釋人在自然界中所處的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