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一早(六點半)接母上電話 (對!就這么早。話說還有6點打電話不接被叨叨的經歷) 中午過來吃飯,吃肉! 母上 我 好! 我現在渾身不舒服,好像是感冒了?昨晚跳完舞回家,覺得熱,就穿著短袖。結果你哥十點打電話過來,聊到凌晨1點多。中間我覺得冷。我一宿沒睡。 母上 我 你咋不加件衣服?! 我現在熬姜湯,喝了睡會兒。中午還來吃飯不? 母上 。。。 我母上是感冒了,感得是風寒 (此時正值秋季,晝夜溫差大,運動后出汗,毛孔擴張,感受風寒。話說,加件衣服會多麻煩啊!) 喝姜湯對癥 但不是所有人感冒了喝都有效 有的甚至會加重病情 本 期 導 讀 感冒分寒熱,辨證準確才能對癥治療 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寒附錄》中說:“凡證與傷寒相類者極多......初有感冒等輕癥,不可便認作傷寒妄治。”這里正式提到感冒這個名詞。 要注意,這里所說的傷寒,是指《傷寒論》。感冒有輕有重,有可能是中風,有可能是傷寒,有可能是溫病,不能都作傷寒看待。其中第3條說:“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 明代龔廷賢《萬病回春》提出把感冒分為風寒、風熱兩證型為主,后世多有宗此者。 1 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的區別 風寒感冒 起因通常是勞累,加上受風或受涼。秋冬季發生較多。主要癥狀是無論有沒有發熱,一定有:怕冷怕風,要穿很多衣服或蓋被子才覺得舒服;身體肌肉關節疼痛,連帶脖子轉動不靈活;流清涕,白色或稍微帶點黃;舌無苔或薄白苔,鼻塞聲重;脈像浮緊(陽氣在表,輕取即得)。 風熱感冒 風熱感冒沒有明顯的受風受涼史。多見于夏秋季。中醫認為,風熱感冒是感受風熱之邪所致的表證。癥狀表現為發熱重、微惡風、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黏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 2 感冒的治療 搞清楚了感冒的成因,治療簡單了! 風寒感冒 臨床治法當以辛溫解表為主。代表方劑為麻黃湯、桂枝湯、葛根湯等,合適治療風寒感冒的中成藥較少,可選用正柴胡飲沖劑等,選購中成藥時,一定注意仔細閱讀說明,有“發散風寒”“治療風寒感冒”之類的字眼才對癥。服藥后可喝些熱粥,微微出汗,以助藥力發揮。《傷寒論》即有:“桂枝湯,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 對付風寒感冒,關鍵是要出汗,以去邪外出。達到汗出的方法有很多,包括用溫水泡腳(不斷加熱水保持水溫熱),蒸桑拿,喝熱的姜粥等等。 也可服用驗方: ①蔥白5段、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 ②生姜30克、紅糖30克,水煎湯,分三次服用 此外,大家熟悉的艾灸和刮痧對于治療初期的風寒感冒效果不錯,可以選擇艾灸大椎穴,還可以選擇用艾葉水泡腳,以及其他各種可以使身體變暖出汗的物理療法。 路新宇老師推薦的吮痧是防治幼兒風寒感冒初起的好方法,該方法安全、簡單、實用。七八歲以下的小孩出現打噴嚏、流鼻涕,風寒感冒初起癥狀,邪氣在表, 家長可以用這種方法。 操作方法是讓小兒正坐位,家長用嘴吮吸孩子頭項結合部的風池穴、風府穴,這是邪氣進入體內的直接通道。再從上至下吮吸督脈和督脈兩側的膀胱經(從發際吮吸至肩背部)。如果有痧出來,邪氣即被清除,感冒初起癥狀很快就會消失。 ![]() 另外,為防止寒邪入里,家長可吮吸孩子的肩井穴。有癥狀不出痧,說明邪氣已入里,或者正氣不足。孩子皮膚嬌嫩,用嘴吮吸是最安全的方法! ![]() 還可以用一些食療方: 「紅茶紅糖姜湯」 紅茶30克,紅糖40克,蔥白7段,姜絲30克,加水400毫升,水煎開鍋6分鐘后服用。 適用于風寒感冒,此法對于一般的輕微感冒都能治愈,效果很明顯。 「蘿卜蔥白湯」 蘿卜1個,蔥白6段,生姜15克,用3碗水先將蘿卜煮熟,再放蔥白、姜,煮成一碗湯,連渣一起服。 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風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風熱感冒 對于風熱感冒,要用疏散風熱的方法治療,可服用一些清熱解毒的中藥,如銀翹解毒丸(片)、板蘭根沖劑、連花清瘟顆粒、雙黃蓮口服液等等。如發熱較重、咽喉腫痛明顯,可以配服雙黃連口服液(沖劑)、清熱解毒口服液。 此時用生姜就不合適了。因為生姜性熱,以熱治熱,反而加重病情。在臨床上常見感冒后喝生姜湯治療,病情遷延不愈,甚至加重的病例。比如出現發熱加重、目赤、咽喉腫痛、口干口臭、流膿鼻涕、咳黃痰等等。 喝姜湯是治療風寒感冒的有效方法,但是一定要在一個一段時間內服用,即時間窗,是指從感受風寒到“化熱”之前的一段時間。對于有些人來說,時間窗可能是一二天,甚至更長;而對于另一些人,往往只有半天,甚至一二個小時就結束了。時間窗一過,疾病的性質就改變了。受涼、淋雨后可以喝姜湯,但一定要盡早。 |
|
來自: 為什么73 > 《正an個人收藏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