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區多水, 傍水而居,伴水而眠, 對水中的食物更是精通。 傳說當年鐵拐李等八仙游歷人間, 忽然風云變色,波濤洶涌, 原來是蛟龍作亂。 眾仙合力制服蛟龍, 并將八件法器留下, 從此風平浪靜,物產豐饒, 而“水八仙”就是由八件法器變成的食物。 所謂'水八仙'其實是八種水生植物, 分別是: 蓮藕、芡實(雞頭米)、莼菜、水芹、 茭白、慈姑、荸薺、 菱角。 “身處污泥未染泥,白莖埋地沒人知。 生機紅綠清澄里,不待風來香滿池。” 南靖士陳志歲做詩《詠荷》如此稱贊蓮藕 媽媽總喜歡蓮藕剛剛上市的時候, 買鮮嫩的蓮藕回來, 切成薄片,用白糖和白醋簡單拌勻, 一道簡單的生熗蓮藕就好了, 夏天吃起來非常開胃。 到了廣東之后自己發現, 這邊更喜愛用蓮藕煲湯。 我最喜歡吃的是桂花糯米藕, 以前外婆總是做給我吃。 糯米塞進老藕中再放于水中, 在煤爐上小火慢燉至少一夜, 取出切開后澆上糖桂花, 軟糯香甜,湯汁也非常好喝。 “芡實遍芳塘,明珠截錦囊。 風流熏麝氣,包裹借荷香。” 芡實便是雞頭米, 為啥叫雞頭米呢, 這是因為它的苞的外觀像雞頭。 雞頭米最簡單的吃法就是, 燒開水將雞頭米汆熟, 用牙齒咬開外殼吃里面的白糯的肉。 也可用于清炒做糖水, 曬干后可煮粥煲湯。 莼菜形似睡蓮, 主要分布于長江以南的河湖塘澤中, 自晉代被譽為江南三大名菜之首。 莼菜有清熱解毒、健胃止瀉等功效, 滑膩膩的葉子表面覆蓋著一層透明凝膠。 每年夏秋湖中大片地布滿了莼菜, 連綿數里,美不勝收, 到霜降時可大量采摘, 做成莼菜豆腐湯或是莼菜芙蓉湯清淡怡人。 你肯定吃過芹菜, 但不一定吃過水芹。 水芹又叫“藥芹”,清香脆嫩, 莖葉柔軟均可食用。 小時候媽媽做水芹炒肉絲總是不愛吃, 覺得味道大不喜歡, 長大之后卻偏愛這樣的味道, 人啊真是奇怪呢。 茭白,古時稱菰, 它的種子常被稱為“菰米”或是“雕胡”。 其口感爽滑略帶韌勁, 切成薄片便成了江南人最愛的甜滑滋味。 茨菰又叫“慈姑”, 其植株一根年產十二子, 沙綿的口感之中,又有著淡淡的回甘。 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之功, 傳統上有“內火旺喝碗茨菰湯”的說法。 不過江南地區茨菇更多用來燒肉, 鮮美之中有一點苦味, 很是美味。 荸薺,俗稱馬蹄。 生吃,醇甘清香,勝似秋梨; 熟食,爽滑可口,可謂佳肴。 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譽, 北方人視之為江南人參。 南方有馬蹄糕 , 不過我和你們suo! 紅燒小公雞燉荸薺! 一定要加幾個干辣椒1 超級好吃!!! 江南地區的菱角分為不同的品種, 有水紅菱、餛飩菱、小白菱、沙角菱等。 其中, 有著“蘇州紅”之稱的水紅菱很受人們的喜愛。 水紅菱殼軟薄而水分多,肉質細嫩,味道甘美。 老菱帶殼煮熟,性糯清香微甜,號稱水栗。 用水紅菱制作出的菱粉, 細潔爽滑,為淀粉中佳品, 最適宜制作蘇式傳統的細糕點。 夏天是吃菱的好季節, 路邊很多賣菱的阿姨阿婆, 買上一大袋, 用牙齒咬開外殼就可以吃啦。 有些殼比較硬的還需要用刀。 菱角也會入菜, 多以清炒的形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