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文化訊 北京時間10月5日19時(瑞典當地時間13時),瑞典文學院宣布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日裔英國籍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頒獎詞說:“他的小說富有激情的力量,在我們與世界連為一體的幻覺下,他展現了一道深淵。” 和去年一樣,本屆諾貝爾文學獎公布之前,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和肯尼亞作家提安哥領跑了博彩公司賠率榜單。但最終兩人都無緣獎項。 石黑一雄是一位日裔英國籍的小說家。他生于日本長崎,1960年應其父親的工作需要,全家移居英國,自此三十年后才重新到過日本。石黑一雄曾就學于東安格里亞大學和肯特大學。與拉什迪、奈保爾被稱為“英國文壇移民三雄”。如今,這三雄中只剩拉什迪還沒有獲得諾獎。 村上春樹曾在被問到在世作家中喜歡誰時,提到了石黑一雄和科馬克·麥卡錫、達格·索爾斯塔三個名字。他說過:“至今為止,我閱讀石黑的作品時從來不曾失望過,也從未感到不以為然。” 加拿大詩人、小說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評價石黑一雄是一位大藝匠家,美國作家喬伊斯·卡羅爾·歐茨評認為石黑一雄是“動人的詠嘆過去的詩人”。 瑞典學院常務秘書莎拉·丹尼斯在諾獎結果出爐后,接受了媒體采訪: 問:你認為石黑一雄是怎樣的作家? 答:他結合了簡·奧斯汀和卡夫卡的風格,還有一點普魯斯特的味道。他是一個真誠的寫作者,直視問題本身,是獨一無二的。 問:你最喜歡他的哪一部作品?他最有名的作品是《去日留痕》。 答:他的每一本書都非常棒,我個人最喜歡的是2015年出版的《被埋葬的記憶》。當然,我也很喜歡《去日留痕》。 問:石黑一雄是一位英國作家,之前諾貝爾文學獎一直受到所謂“歐洲中心論”的爭議,當然,他與日本文化也有著相當的聯系。請問你們是怎么面對這個問題的呢? 答:我們有相當完善的圖書館藏,也有說多門語言的專家,一直在密切地關注世界各地的文學新作品。當然,我們也有自己不懂的語言,但我們會接受來自這些語言地區的作品的詳細介紹,以此作為依據。我們一直在這樣做。 問:你預期這次的選擇大家會如何接受呢? 答:是否有爭議我是無法判定的。我們認為自己的選擇是非常棒的。 據說石黑一雄有著社交恐懼癥,曾有人多次邀請他來中國,但都被他婉拒了。 與其他少數族裔作家不同,盡管擁有日本和英國雙重文化背景,但石黑一雄從不操弄亞裔的族群認同,而是以身為一個國際主義的作家來自詡。他從小生活并成長于英國,受到了英國文化和傳統的強烈熏陶。他已經漸漸地把自己當成一個地道的英國人,“年輕一代作家”的一員。 大英帝國的日漸衰落以及世界文學寫作焦點的轉移讓石黑一雄陷入了沉沉的自卑情結中。不過讓他陷入邊緣化文化身份困境的核心要素并不是其所處的社會背景以及文學背景——自卑情結,而是他的個人背景——無根情結。這種根深蒂固的無歸屬感,影響著石黑一雄的語言:從表面看上去,他的文字平淡無奇,而實際上,于無聲處見驚雷,很多的情感,被刻意地壓制,被刻意地掩飾。最初,石黑一雄用日語的敘事方式寫英文小說,達到一種故事人物仿佛在說日語的效果。之后,他意識到應該有一種可以超越翻譯的表達方式。石黑一雄不斷在寫,而腦海里,卻不斷地在進行各種各樣的翻譯。 事實上,石黑一雄對于現代日本幾乎一無所知。他腦海中的日本印象一直都是根據童年記憶進行建構的,可是現實中的日本卻在急速地發展著。作為一名小說作家,石黑一雄從認為他應該創造一個自己的世界,而不僅僅是復制現實世界。他只是在利用英國歷史或日本歷史背景來襯托他想表達一些縈繞在他自己內心的想法。 “記憶”是貫穿在石黑一雄創作始終的主題,第一部小說《群山淡景》講述了英格蘭生活的日本寡婦悅子的故事,故事影射了日本長崎的災難和戰后恢復;《浮世畫家》則通過一位日本畫家回憶自己從軍的經歷,探討了日本國民對二戰的態度;《長日將盡》發生的背景是戰后的英格蘭,聽年邁的英國管家講述他在戰場上的經歷;《無法安慰》講的是在一個不知名的歐洲小鎮,一名鋼琴家如何掙扎著按照計劃去演出的故事;《我輩孤雛》發生在20世紀初的上海,講述一名私人偵探調查尋找失蹤了的父母的故事;《別讓我走》涉及的主題是提供器官的克隆人……前幾部小說都是聚焦于個體記憶,而在《被掩埋的巨人》中,石黑一雄與第一次將寫作的主題設立在社會記憶與集體遺忘的問題之上,那些淡然簡樸,貌似單調的文字下,深埋著一系列思考。 年輕時的石黑一雄 1986年,《浮世畫家》為石黑一雄奪得英國惠特貝瑞圖書獎并第一次獲得布克獎提名,這部小說通過一位日本畫家回憶自己從軍的經歷,探討了日本國民對二戰的態度。作品《長日將盡》于1989年獲得布克獎。石黑一雄的作品不是很多,但他的文筆和風格為他贏得國際的承認。 1995年,石黑一雄出版《無可慰藉》,追隨一位知名鋼琴家在歐洲小鎮進行演出的詭譎經歷。同年獲得契爾特納姆文學藝術獎以及大英帝國勛章。 1998年,石黑一雄獲得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勛章。 2000年,石黑一雄出版《我輩孤雛》(《上海孤兒》),講述一名英國偵探調查在上海度過的童年發生的一場疑案。獲得布克獎提名。2005年,石黑一雄出版了《別讓我走》,又跳到了1990年代的英國,聚焦一個培養克隆人的教育機構里少男少女追尋身世之謎的故事。再次獲得布克獎提名。 石黑一雄最初的小說均以第一人稱寫作,細膩刻畫人物內心世界的孤獨、壓抑、自欺與不安,雙重敘事策略起到了解構敘事者自我身份的奇特效果。而在2015年的奇幻新作《被埋葬的巨人》中,石黑一雄努力想要跳出以個體經驗來影射歷史的寫作框架。盡管可能會使人物的復雜性和深刻性相對弱化,但第三人稱和第一人稱敘事的并置、多重空間共存的敘事不著痕跡地緩解了讀者焦慮的推理,中世紀古老簡潔的敘述語言營造出了陌生化的審美意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