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會你們看片子找出自己骨盆的每一個問題,徹底搞明白為何會出現腰酸背疼、長短腿,從此以后大夫再也不用擔心你的身體啦 我們先分享如何通過X光片來判斷患者的問題。首先這是一個正常的骨盆。 這個骨盆的兩側髂骨大小對稱、閉孔的大小適中、骶骨中正沒有旋轉和傾斜。 我們先要記住下面幾個專用的名詞來更好的理解非正常狀態的骨盆。 1、骨盆雙側后傾我們記做D.PI,這是指在影像中整個骨盆變得粗短,骨盆大孔變扁,閉孔也隨之變高,雙側的髂后上棘同時向后向下,而髂前上棘向前向上,股骨頭也跟著向前向上。在久坐辦公室人群中其實骨盆后傾是非常常見的,這同時也會帶來腰曲變直甚至反張,造成椎間盤突出的風險。同時雙側骨盆后傾,子宮容易后位影響受孕。 2、骨盆雙側后傾一側更后傾,記做PI,這個判斷跟D.PI一樣,我們可以測量兩側髂棘最高點是否在一條水平線上,低的那一側是短腿,同時也更容易發生骶髂關節的疼痛,我們也可以在患者俯臥位時觸摸觀察髂后上棘哪一側更高,高的一側是短腿。 3、骨盆雙側前傾,記做D.As.在影像中我們可以看到整個骨盆變得狹長,骨盆大孔變長,閉孔變扁像杏仁狀,髂后上棘同時向前向上,髂前上棘向后向下,股骨頭跟著向后向下。這種情況容易導致骶骨上翹,腰曲變大,下背部肌肉長期緊張造成腰肌勞損。 4、骨盆雙側前傾一側更前傾,記做As,它和D.AS的判斷一樣,只是有一側會髂后上棘更往前往上,骨盆大孔的內緣角通常大于90°,骨盆會隨之向低的一側傾斜,骶骨通常也會向低的一側傾斜,高的一側是長腿。 5、骶骨上翹,記做APEX-P.我們可以從第二骶椎的后上緣到第一腰椎的后上緣畫一條24cm半徑的弧線,理論上每個椎體后緣都應在此弧線上。久坐人群往往有骶骨上翹。很容易有腰椎滑脫的風險。 6、髂骨的雙側打開,記做D.IN。我們可以看到隨著髂后上棘雙側同時向內,髂 前上棘向外打開,甚至可以看到髂前上棘,整個骨盆的形狀趨向于變成漏斗形,上寬下窄,股骨頸變長,(我們可以方便的記做大耳朵、小眼睛、瓜子臉)由于股骨為了平衡開始內旋造成小轉子看不到了,通常患者平躺腳會自然狀態下更加外八字。通常患者骶髂關節的前緣疼痛,女性會顯得腰部粗壯減不下來。 7、髂骨的雙側關閉,記做D.EX。我們可以看到雙側髂后上棘同時向外打開,坐骨結節也向外,髖臼向前向內,股骨大轉子做外旋跟著向后向外,小轉子會看的更明顯。患者通常會表現有內八腳的傾向,一般沒有癥狀的話我們不去改變它,很多女性生完孩子后會有一定的改善。 8、判斷骶骨的旋轉,首先我們要畫出S2(第二骶椎)的中心線,正常情況下它和恥骨聯合的中心點在一條線上,從中心線到骶骨兩側最外緣我們測量一下它的距離,距離小的一側說明該側向前旋轉,大的一側向后旋轉,骶骨的旋轉會造成骶髂關節的失穩。 9、骶骨的傾斜,我們可以在X光片上描畫出四對神經孔的內緣線,然后把它們連起來,看往哪一側傾斜更多,由此來斷定骶骨的傾斜方向。骶骨的傾斜通常是和髂骨高低不一致同時存在的。如圖這個骶骨就是往右傾斜。 出現的癥狀與相關的肌肉 腰部有四塊肌肉是主要的: 腰大肌損傷和豎脊肌損傷腹外斜肌損傷梨狀肌損傷: 1、拍X光片時,腰椎骨盆平位片:雙手抱頭,兩足尖相對,足跟分開。腰椎側位片:站立雙手抱頭。 2,閱片:看髖骨和閉孔的大小定腰大肌和骶棘肌損傷,耳朵小眼睛大-------腰大肌。耳朵大眼睛小------豎脊肌。 3,閱片:腰大肌損傷髖骨向上向前,腹外斜肌和豎脊肌向上向后。骨盆一邊高一邊低---與闊筋膜張肌有關,做低的那側大轉子。 4,閱片:髂后上棘:向前——腰大肌 向后——豎脊肌 5,生理曲度:變大——豎脊肌 變直——腰大肌 6,髂嵴高低:低——腰大肌 高——豎脊肌 7長短腿:長——腰大肌 短——豎脊肌 8,站位髂前上棘前后:向前——腰大肌向后——豎脊肌 站位髂前上棘高低:低——腰大肌。高——豎脊肌 9,腰椎曲度正常-----做雙側腰大肌、豎脊肌。 10,棘突偏歪,主要是豎脊肌的問題,因為豎脊肌附著在棘突上。 11,滑脫向前的不做,只做向后的棘突。 12,雙側腰大肌損傷,雙髖骨前旋,外觀平板腰。 13,腰肌無力的是豎脊肌損傷,核磁顯示損傷的豎脊肌處發亮。 14,骨盆力線不變,看棘突偏向那側就是那側的腰大肌。 15,脊柱在不側彎的情況下,70%做一側的腰大肌,一側的骶棘肌。 16,骨盆偏向一側,尾骨偏是正常的,雙側骨盆正常尾骨偏,是骶結節韌帶牽拉引起。 17,看腰椎側彎,以邊線為準。 18,平躺時腰痛:腰大肌 趴下時腰痛:豎脊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