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不是吃青春飯的,教練應該把康復性訓練搞好搞明白。” ▽▼▽ 五環人微課堂不定期開展微信群公開課(免費),邀請健身行業精英導師,為業內同行分享關于健身行業職業技能干貨。想了解最新開課信息,請持續關注本公眾號。 ▽▼▽ 3月2日,中國美式脊椎矯正專家李新雨做客五環人微信公開課,分享《骨盆和腰椎的力學》。 本文整理課堂上部分精華內容,主講骨盆后傾的力學結構與癥狀(下部分將解答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供大家參考學習。 課堂干貨 本節課將通過X光片來分析骨盆和腰椎的力學結構。 開課前先看幾個片子: 第一排:骨盆前傾 第二排:相對處在中立位 第三排:骨盆后傾 我們從以上片子來分析骨盆整體發生力學的改變。 以上是骨盆后傾(也叫wpx:指雙側髂后上棘同時向后向下) 從影像學來判斷骨盆的半脫位位置: 左右各一個坐骨壁孔,兩個髂骨圍繞的孔叫骨盆的大孔(也叫界線),當骨盆向后傾的時候,大孔會變扁,壁孔會立起來,高度發生改變。 有很多人不會看片子,如果沒有片子怎么判斷? 很多教練都知道,當骨盆向后傾的時候,恥骨聯合和雙側髂前上棘的關系是:雙側髂前上棘在后,恥骨聯合在前。 教練會根據骨盆位置來評估會員的生物力學,幫會員制定訓練計劃。 其實骨盆前傾的人不多(特別是男的,10個都未必有一個),骨盆后傾比較多點。 我一直在說,就算骨盆略向前傾一點點,也是相對漂亮的,為什么?因為隨著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快,我們的骨盆一直向著后傾方向發展。(如果不相信,請回想父母,祖輩,是不是都在慢慢的彎腰駝背。) 因此建議:骨盆少向骨盆后方調,除非前傾比較多的。 骨盆向后傾 骨性標志變化:雙側髂后上棘同時向后向下,髂前上棘向前向上,恥骨聯合向前向上,髖臼向前向上(大家記住:髖臼的改變會出現長短腿),臀部會整體向后,身體會前傾,骨盆會后傾。 記住 骶骨會跟著髂骨發生改變,骶1會相對處于一個水平面。 腰椎曲度會變直(這是臨床上發現的力學結構)。 還有一種情況:骶骨會和骨盆背離,為什么? 因為現代人的坐得太多,運動量太少,骨盆的穩定性會變差,骶骨在受重力的情況下,它會發生改變,骶1會向前,骶4會向上翹,骶1會向前向下,骶4會向后向上骶骨上翹。 骨盆后傾,骶骨正好和骨盆背離,而且形成為一個馬扎效應,這時骶髂關節更容易失穩,這些年出現一個病癥叫:致密性骶髂關節炎。 也就是說我們看X光片分析時,兩個骶髂關節(骶骨和髂骨之間耳狀面),如果骨盆向后傾,骶骨上翹,骶髂關節會失穩,只要它失穩,活動度稍微大一點,它的穩定性差,他的損傷會多,(失穩狀態,只要運動,摩擦力會大,摩擦力越大,損傷越多,炎癥越多,疼痛越多),所以人運動少的時候,骶髂關節的密度會大(X光片:密度越大顏色越白)。 這是骨盆后傾,骶骨上翹以后,骶1水平面(基底面)成為斜面,(正常情況下,腰5和骶1的關系,骶1就是略往前),腰5、腰4、腰3都會向前,形成一個正常的腰椎曲度。 正常的腰椎曲度是腰1的后上沿到骶1的后下沿,這兩點的連線是24厘米半徑的一個弧,如果骶骨越上翹,腰5的椎體下沿與骶1的椎體下沿的腰骶角會越來越大(腰骶角正常情況是34°),那么它會容易失穩,你可以摸摸你身邊人腰5骶1的位置試試(正常情況下不疼,只在受力面的情況下會出現炎癥疼痛)。 那么,當骨盆后傾,骶骨上翹,腰5向前,腰椎容易形成一個假性的曲度。我們都知道當骨盆向后傾,腰椎是直的,曲度已經不在了。只要這個假性的腰椎曲度在,很容易造成胸12腰1甚至腰2的地方反張。 我一直說,很多我們的祖輩,特別是女的,如奶奶、外婆,胸12腰1容易壓碎性骨折,為什么呢? 主要是它受力結構改變造成的,就是當骨盆向后傾,骶骨上翹,腰椎形成一個假性的力學結構,身體會向后傾,為了保持身體的平衡,那么我們的頭就會向前傾(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頭會往前探著),為了代償,胸12腰1容易向后。 隨著年齡增長會越來越嚴重,特別是女性,因為女性這輩子流失的鈣比男性多得多,所以說女性需要多去補鈣,多去運動,多去曬太陽。 以上片子骨盆明顯向后傾,髂前上棘在后,恥骨聯合在前,骶骨相對來說立著(骶1的面呈水平狀),腰5的椎體后沿與骶1的椎體后沿誰容易向后?只要有一個出現向后,她會出現疼痛,這個片子明顯是腰5的椎體向后移位了,這時候她的韌帶會拉長改變。 那么身體向前向后的時候這個地方容易產生疼痛,我們的身體產生疼痛很多是因為我們的力學結構改變,除非你是急性的。這些力學結構的改變,會慢慢讓我們的肌肉拉長,只要肌肉拉長,肌肉會攣縮,會痙攣,會出現炎癥水腫,同樣她也一樣。 以上這片子還是骨盆后傾,骶骨和髂骨之間的關系總結得很漂亮,但是你要記住,這個骨盆后傾了,骶骨還保持類似正常的解剖位置,但是我們把骨盆往前,往中立位改變,那么骶骨是不是更上翹了,所以,腰椎形成的曲度也是假性的。 我們在腰3的椎體前沿與髖臼的前沿畫一個垂直線。正常情況下,腰3的椎體前沿這個線應該在前,髖臼前沿的線略在后,這是一個非常完美的生物力學線。我們在蹦,在跳,在跑的時候,身體會有一個非常好的緩沖。 那么當骨盆向后傾,腰椎形成一個假性的曲度,身體為了保持平衡,會在胸12腰1這個地方形成一個受力拐點,容易造成壓碎性骨折。如果我們給家人/患者/會員處理這些問題時,一定要考慮到這個力學結構。 那么,還有些容易產生癥狀的地方,比如年紀大的人會有一個不好體態。 想想我們的祖輩,他們走路的時候邁的是小步,而且在站著和人說話的時候往往會把手放到后邊,這是為什么? 這是為了保持她的身體的力學結構,因為在站立的情況,骨盆向后傾,身體向前,兩個胳膊也向前,這時重心會向前,為了保持重心,他們兩手會背在后面,所以說這是骨盆后傾典型的一個姿態。 剛才說了處理一些癥狀,年紀大的人癥狀容易發生在下肢,容易累,容易乏,有時候我們讓祖輩出去走走,但是她想走但是她走不動,就因為這些受力的結構,這些肌肉軟組織也會改變方向,會讓我們的髕骨往上走(我們經常聽到髕骨軟化,哪有那么多軟化,其實很多都是受力結構的改變)。 當力學結構改變,髕骨向上的時候,因為骨盆向后傾,這個肌肉前側肌肉和后側肌群完全發生改變,后側相對松,前側相對緊,這時為了保持力學平衡,那么膝關節的髕骨會向上拉,只要你的運動越大,你的髕骨損傷越多,這時摩擦力大,肯定容易產生疼痛,那么處理方式只能是改變骨盆,所以需要改變骨盆整體的力學結構。 還有些年紀大的患者經常說:“小腿天天沉,像灌了鉛似的。” 還有年紀大的人走著走著就會感覺腿麻木,到醫院拍片子說椎管狹窄了,但是它壓住椎管神經了沒有?壓住了多少? 那么以上這些癥狀怎么處理呢? 大家先消化一下,敬請期待下期分享《骨盤和腰椎的力學-下篇》 導師介紹 中國美式脊椎矯正專家 脊骨神經醫學精品課程創始人 樂康國際醫療中心脊椎科主任 中國(香港)脊骨神經醫師學會秘書 北京康復醫學會脊椎學分會秘書 大衛盾門診部脊椎專科主任 吳振巍中國左右普拉提培訓學院脊椎顧問 加拿大左右國際脊柱健康學院脊椎顧問 BEST健身學院/運動康復脊柱矯正中心首席專家 李老師微信:LXY-jiangjizhui 以上,就是李老師分享《骨盆和腰椎的力學》課堂精華內容上篇,如果你想聽到更多類似的課程,請持續關注我們。 掃碼添加助理Allie,了解更多 微信ID:wuhuanrenwx 專注健身人才職業機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