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論依據:《中醫內科雜病證治新義》 列位看官,今天為你說上一病,這就是國人患病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壓。 其實,對于高血壓,全世界都在尋找能夠將其完全根治的辦法。但是,找來找去,至今沒找到。 不過,在61年前,即1956年,中醫學界卻出了一件大事。這件事,足以被載入高血壓治療的史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中醫治療高血壓,從那時起有了一件新的武器。 這武器,就是一張著名的中醫方劑——天麻鉤藤飲。該方在1956年,被刊載于《中醫內科雜病證治新義》中。其作者,為著名醫家胡光慈。 天麻鉤藤飲到底有多么重要呢?看官如果翻開中醫方劑學的著作,其中的治風劑里面,往往有天麻鉤藤飲的影子。和它并列的其他方劑,往往都是古方。一張當世之方和古方并而列之,作為經典為人研習所用,足見其地位了。自從它問世的那天起,中醫臨床就以大量的實踐反復證明,這天麻鉤藤飲對于高血壓確有良效,已成為治療高血壓的一張常用主方。 天麻鉤藤飲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君請看—— 天麻9克,鉤藤12克,生決明18克,山梔9克,黃芩9克,川牛膝12克,杜仲9克,益母草9克,桑寄生9克,夜交藤9克,朱茯神9克,水煎服即可。 這個方子治療什么樣的高血壓癥狀呢?這就是在血壓高的同時,頭痛、頭暈、失眠、舌紅苔黃。這樣的患者用它,往往見奇效。 此方精義幾何?這要從古人對高血壓的認識說起。 其實,中醫學里面,本來就沒有血壓儀。高血壓這個概念,本就是舶來品。在通過長期大量的臨川觀察和分析之后,祖國傳統醫學圍繞高血壓這個癥候,總結出了不少致病的機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這就是肝陽上亢、肝風上擾。 原來,中醫臨床家門發現,這高血壓之人,往往有頭暈、迷糊、頭痛的癥狀。而這樣的癥狀,古人稱之為肝風內動。什么意思?你看窗外的世界,是否有風,我們只能通過樹枝、花草的搖擺才能得知。同樣的,這肝風也本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不過,人們在肝風的作用下,出現了頭暈、迷糊、頭痛的現象。它們就像花草搖曳一般提示我們,身體里一定是有風。 那么,這體內的風,是從哪里來的呢?古人覺得,肝,五行屬木,最易受風的影響,也就是“外應風氣”,那么這風,一定和肝有關。因此,故人稱之為“肝風”。 那么,這肝風是怎么刮起來的呢?大體有兩個因素。第一,就是患者郁怒憂思、氣郁化火,燥而生風。第二,就是肝腎虧虛,陰精不能制衡肝陽,導致肝陽上亢,進而生風。總而言之,就像沒有水草的沙漠常常大風四起一樣,我們的身體在肝郁化火,或者肝腎陰虛的狀態下,也會刮起肝風。 肝風一來,我么就眩暈、頭痛。肝郁化火,熱擾神明,我們會隨之而失眠。陰虛有熱,我們就會舌紅苔黃。 看官,如此一番解說,您讀懂了嗎? 如果讀懂了,這天麻鉤藤飲的精義,就不難理解了。 其中的天麻和鉤藤,主要負責息肝風。天麻,自古被認為是“治風之神藥”,善于治療頭暈目眩。其中的鉤藤,能平肝風而清肝熱。兩者配合,肝風得止。 其中的生決明,“為涼肝鎮肝之要藥”,專門負責潛肝陽。 其中的山梔和黃芩,都能清熱瀉火,專門負責清肝火。 至此,上述五味藥,有的能息肝風,有的能潛肝陽,有的能清肝火。我們的肝陽上亢、肝風內動之象,應該得到很好扭轉了。 接著,桑寄生和杜仲。這兩味藥,都是補肝腎的。方才說過,肝風為什么吹起來?和肝腎虧虛有直接關系。所以,這桑寄生和杜仲補益肝腎,能夠扶正固本,斷絕肝風內起的根源。 精彩之處還沒完。這就是朱茯神和夜交藤。這兩味藥能養心安神,幫助我們改善因為肝陽上亢、擾動心神而出現的失眠問題。 最后,還有兩味藥錦上添花。這就是益母草和川牛膝。這兩味藥一個是活血利水的,一個是化瘀而引血下行的。它們首先都有行血的作用。為什么要行血?中醫有句話,叫做“血行風自滅”。如果我們的血暢行無阻,就不會有風刮起來。其次,就要說到牛膝。牛膝能干什么?引血下行。引血下行對高血壓患者而言有什么意義?這一點,源于中醫對高血壓的特殊認識。你看《金匱翼》里說:“肝厥頭痛”。還有《醫學衷中參西錄》也有“腦充血”之論。也就是說,在中醫看來,高血壓和肝氣橫逆,血逆上行于腦有關系。所以,我們用牛膝,把壅滯在上面的血導引下來。 由此可見,這天麻鉤藤飲,的確是一張治療高血壓的好方。它能活血行瘀,能安神助眠,能清肝火平肝陽除肝熱,十分周全。肝陽上亢、肝風上擾者用之,最效。它體現了當代中醫臨床家們的杰出智慧,難怪60多年來經久不衰。 文中方劑,列位看官如果要借鑒應用,務必請中醫師辯證指導。再把組方贅述如下:天麻9克,鉤藤12克,生決明18克,山梔9克,黃芩9克,川牛膝12克,杜仲9克,益母草9克,桑寄生9克,夜交藤9克,朱茯神9克,水煎服即可。 全文完。不知列位看官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