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算是明朝爭議最多的一位皇帝了,弒君(有說建文帝去向不明)篡位,毀譽參半。有人說他是宮女所出,甚至非朱元璋的兒子,這大明皇帝當的名不正言不順。也有人說他武功蓋世,明帝國的強盛始于永樂,諸多對后世產生重大影響的政經制度都始于永樂時期。不過本期并不關注朱棣身上的是是非非,回歸主題。 公元1402年北元分裂為韃靼、瓦剌和兀良哈三衛,成吉思汗的血脈“黃金家族”對蒙古各部落失去了實際上的控制權,“蒙古帝國”也僅僅活在蒙古人的夢想里。從此以后漠北草原權力旁落,各部族為爭奪水草牧場相互征伐不斷,韃靼在當時名義上繼承了“蒙古可汗”稱號,實力足以壓制瓦剌、兀良哈兩衛。 明帝國的疆域大概在永樂三年時已經完成劃定了,對蒙方略由洪武時大殺四方轉變為分化離間蒙古各部,制造內部矛盾使部族間相互消耗而無暇南侵。 永樂六年,瓦剌派遣暖答失等來朝貢馬,請求得到明帝國的封號; 永樂七年夏,明成祖冊封瓦剌三位首領馬哈木為特進金紫光祿大夫、順寧王,太平為特進金紫光祿大夫、賢義王,把禿孛羅冊封為特進金紫光祿大夫、安樂王,賜印誥; 此后每年瓦剌都向明帝國朝貢,直至明英宗正統十二年。 明成祖拉攏瓦剌制衡韃靼收到良好的效果。永樂七年六月,韃靼入侵瓦剌,結果被瓦剌首領馬哈木率眾擊潰,韃靼和林一帶領土納入瓦剌版圖。 永樂九年秋,韃靼殺死明使郭驥,翌年明成祖率大軍深入蒙古地區征討韃靼,大敗韃靼首領本雅失里和阿魯臺,本雅失里逃入和林,被瓦剌首領馬哈木殺死。瓦剌將截獲的故元傳國玉璽上交明帝國。 此役瓦剌獲得韃靼大量的領土、羊馬輜重,對明的態度由謙恭漸漸變得傲慢起來,甚至派遣斥候查探明朝邊境,意欲不軌。永樂十一年,明成祖親征瓦剌,瓦剌損失慘重,十多個王子被殺。永樂十三年,瓦剌向明朝貢馬謝罪。明成祖撤軍后不久,馬哈木病死,韃靼趁機結合兀良哈部回擊瓦剌,瓦剌大敗而向明朝求助。明成祖冊封馬哈木之子脫歡繼承順寧王爵位。永樂二十年、二十一年和二十二年,明成祖完成對韃靼部的三次親征,韃靼部從此一蹶不振。 宣德九年,瓦剌新汗脫脫不花擊殺阿魯臺,韃靼阿岱汗逃至陜甘。正統三年,脫歡擊殺阿岱汗,瓦剌宣布統一蒙古草原。 明成祖總共完成對蒙的五次親征,對蒙古貴族勢力造成沉重打擊,保障了邊境地區的安寧,鞏固了中央政權的地位。但五次征討消耗巨大,明初數十年積累的錢糧幾近耗費一空,且明成祖在第五次征討期間病死,終永樂一朝,由于對外戰爭太過順利而忽視了北部邊境的防御體系建設,最后形成了重大隱患。 瓦剌統一蒙古草原后尾大不掉,一生英偉的朱棣客死他鄉,這一代身經百戰的名將逐漸老去,明帝國邊境的戰爭烏云逐漸籠罩起來。明帝國和瓦剌將會發生什么事情呢?且看下一期《明帝國的邊防之宣府防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