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企業識人用人育人咨詢 2018-01-15 23:20:01 文/許老師 導讀: 最近,我一個朋友分享了他公司的規定:老板以在公司“學習”的名義,強制要求員工在21點之前義務加班。 他家住的比較遠,加班到9點之后,回去都已經深夜了,完全沒有個人時間了。 還有一些已婚的寶媽,回去要照顧孩子,對這個政策嚴重不滿,就選擇辭職! 很多企業實行加班文化,以加班為榮,以準點下班為恥。 事實上,加班只是一種工作方式,沒有絕對好壞,只能說有沒有必要。 在業務高峰期,工作忙不完時,加一下班無可否非。 如果企業要求員工把加班當做一種常態義務,只能說公司人效太低,這種“被加班”是嗎沒必要的,甚至會起到反作用,導致員工產生負面情緒。 “被加班”浪費企業資源 員工其實懂得察言觀色,老板看到員工加班,以為自己長久以來“灌迷魂湯”終有成效,但員工在假裝努力,可能在給老板“反向灌迷魂湯”。 “被加班”導致員工做無用功 流水線工人,多花1個小時就多產生1個小時的成果。 可對于腦力勞動來說,靈感來了,完成工作只需要幾個小時,若無頭緒,就算加班到天亮都沒有用。 強迫員工加班,不僅僅增加企業運營成本,同時也得不到想要的結果,雙輸的局面。 思考:1、老板要什么?
2、員工要什么?
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我永遠相信:
所以:
如果你要想讓員工(部下)敬業,就要給他們一個敬業的理由。 所以加不加班不是問題,關鍵是員工加班后,他們可以得到什么? 而這一切一切的背后其實都是一個大道理,那就是薪酬分配機制。 沒有競爭力的薪酬,就好像拉車的馬沒有喂足草料; 沒有長期薪酬計劃,就好像獵狗只是為一頓飯而捕食; 沒有不斷增長的薪酬,就好像天天長大的白虎得不到更多的肉食; 所以你要想員工注定積極干活,就要做好激勵! 但是往往傳統的薪酬績效不符合人性,無法真正激勵員工:
那么怎樣的薪酬模式,最能符合人性、激勵員工,實現員工價值和企業利益趨同?一、KSF薪酬模式——成功關鍵因子,價值管理工具,適用于首企業高管、部門經理、技術員工、銷售員。 企業管理層是核心崗位,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發展。 所以做薪酬模式的激勵性非常重要,為了避免高層占據高位不做事,我們必須拋棄傳統的薪酬模式,改用用KSF薪酬模式。
這種薪酬模式有這樣幾種好處: 公開透明的加薪方法,沒有員工會產生不滿; 企業的成本不會增加,相反,員工薪資越高,企業利潤越高; 員工在別的地方不可能會有如此大的加薪空間,可以有效避免人才流失。 員工加薪沒有上限,拿多少薪水完全取決于自己本身,極大的激發了員工工作的積極性; 對企業來說,員工拿的越多,意味著他做出了更好的結果,員工收入越高,企業效益越好! 附KSF、ppv內部視頻學習,后臺回復KSF、或PPV即可。 KSF模式設計的步驟:
總結:
二、PPV工作量分配法:適用于二線基層員工。
舉個例子: 財務的工資在很多企業都是固定工資,那么員工不管怎樣努力,不管加不加班,工資沒有太大增長的幅度。因此積極性是嚴重不足的,只要不出問題就好了。 如果采用PPV模式:
員工每完成一項工作,就會增加收入,那么員工還會抗拒加班嗎?員工會拼命找活干! 對企業來說,導入PPV模式: 1、公司能按實際工作量配置人員,減少人效浪費。 2、員工可以在不影響本職情況下,身兼多職,一專多長,為自己加薪。 3、所有工作,必須有結果,才有產值,這樣就要求員工必須對結果負責。 三、合伙人模式——讓人才變成事業合伙人。 老板之所以拼命加班,因為要對自己企業負責;員工不會太拼,畢竟企業又不是自己的。 所以,對于核心人才,老板不但要提供有短期激勵,還需做中長遠激勵——妙用合伙人制度和股權激勵來留住人才。 合伙人,是一種讓員工既出錢更要出力,卻不改變公司股權結構,一起經營公司,分享公司利潤成果的模式。 雖然員工不持有實股權,但是卻擁有分紅權,在某種程度上,激發了員工的斗志,讓其以老板的角度去思考,去經營企業。 員工出錢了,才會把心投進去,出力了才會創造企業想要的結果。當員工的每一個行為,都可能會產生收益,能得到及時反饋,他會拼命干,為自己干! 總結: 所以老板不要整天強制性要求員工加班,任何通過行政手段得到的結果一定不會美好的。 關鍵的問題不在于是否加班,而是利益怎么分配! 老板要懂得運用激勵機制,讓企業自動運轉,鼓勵員工做大蛋糕,并一起分享,只有這樣老板才能真正得到解放,企業越做越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