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的表現與自我認知 痛風的表現善變、多樣,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臨床癥狀,只有通過深入了解痛風的特點,才能更好地對其進行防治。一般來說,痛風可以分為四個不同的階段。 1.無癥狀性高尿酸血癥期。顧名思義,這一階段的患者沒有任何臨床癥狀,只是在驗血時發現尿酸增高,大于正常水平。 2.痛風急性發作期。患者表現為進食相關食物后出現夜間突然發作的關節腫痛,首發部位在足部拇趾的內側,也有的在踝關節或膝關節,或發生在手部關節的,大多是單一關節發病。患者可以在病變部位感覺到皮膚發燙,有的甚至出現全身發熱等。 3.痛風石形成期。每次急性痛風發作的時候,關節內會有水腫、積液,這些液體里面含有高濃度的尿酸,就像一杯濃濃的鹽水,當炎癥退去以后,尿酸就會像海灘上曬的海鹽那樣沉積在關節內,最初只是一些小小的只能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結晶,隨著急性炎癥的反復發作,這些結晶一層一層鋪在關節內,就像滾雪球那樣越來越大,最大的有直徑十余厘米,關節就這樣被高濃度的尿酸鹽腐蝕掉了。 4.腎功能損害期。痛風的尿酸鹽結晶在通過尿液排泄的過程中同樣也會沉積于腎臟內,同樣像滾雪球一樣變大,最終導致腎臟的損害。 痛風的飲食控制 體內的尿酸來源于食物中的一種叫“嘌呤”的物質,因此,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攝入是飲食控制的關鍵。我們根據食物中嘌呤含量的高低將它們分為幾類。 第一類,含嘌呤量很少,每100克含嘌呤量小于15毫克,有:白米、白面、雞蛋、牛奶、白菜、蕃茄、黃瓜、茄子、土豆、海帶等等。這類食物是痛風病人的主要飲食來源。 第二類,含量嘌呤量較少,每100克含嘌呤量小于20毫克,有:玉米、芹菜、龍須菜、水果、堅果、鱔魚、白魚、鯽魚、西蘭花、植物油。這類食物可以吃,但要控制量。 第三類,含嘌呤量很多,每100克含嘌呤量大于75~150毫克,有:牛肉、羊肉、豬肉、雞鴨、酸奶、菠菜、黃魚、扁豆、貝類、海參、海蝦、蘑菇。這類食物要少吃或焯水后再吃。 第四類,含嘌呤量很高,每100克含嘌呤量大于150毫克,有:沙丁魚、牛肚、鰻魚、帶魚、蟹肉、啤酒、肉湯、鳳尾魚。這類食物最好遠離。 痛風的食療 1.多吃鉀離子含量高的食物,可減少尿酸沉淀,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如香蕉、西蘭花、西芹等。 2.取桑寄生15克,蓮子5克煲湯,有行氣活血、舒筋活絡之功效。 3.取薏苡仁和白米,兩者的比例為三比一,薏苡仁先用水浸泡4個小時,白米浸泡30分鐘,然后兩者混合,加水一起熬煮成粥。 4.取冬瓜0.3公斤(不連皮),紅棗五、六顆,姜絲少許。先用油將姜絲爆香,然后連同冬瓜切片和紅棗一起放入鍋中,加水及適量的調味料煮成湯。 5.注意多喝水,勿憋尿,促排泄。 文章來源:仙葫院區腎、風濕、內分泌科石寶成副教授 |
|
來自: 逗你玩jwr0css3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