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泉穴,是 中醫針灸穴位之一,隸屬足厥陰肝經。 取法 屈膝,正坐或臥位,于膝內側橫紋端上方凹陷處取穴 【功能主治】 月經不調,痛經,白帶,陰挺,陰癢,產后腹痛,遺精,陽痿,疝氣,小便不利,頭痛,目眩,癲狂,膝臏腫痛,下肢痿痹。 肝腎陰虛,祛濕熱就揉曲泉穴,有吃中藥的效果哦! “曲”在這里代表肝的意思。有句話叫木曰曲直,說的就是肝。而木的本性是什么?是曲直,就是能直能彎。要是光能直不能彎,這個木頭就會折;要是光能彎不能直,這個木頭就沒勁。 肝的習性就像木頭的習性一樣,是曲直,有曲的習性也有直的習性。 想想看,如果光硬不軟,有的人就會肝硬化;要是光軟不硬,有的人就會一點脾氣沒有,缺乏陽剛之氣。所以,木曰曲直就直接把肝的習性說出來了。“泉”是指水,腎主水,水代表腎。因此,曲泉穴是溝通肝腎的要穴。 既然能溝通肝腎,曲泉穴就能治肝腎陰虛,相當于杞菊地黃丸。曲泉穴又是祛濕熱的要穴,相當于二妙丸。所以揉曲泉穴相當于吃了兩味中藥,既能滋陰又能祛濕。而現成的中成藥里面沒有一味藥能同時滋陰又祛濕,曲泉穴能一穴兩用,功莫大焉。 肝經上誰老大?不用說,“太沖”啊!知名度杠杠滴。那誰老二呢?要是讓俺來排的話,必是“曲泉”無疑。 有一回灸腿上的“曲泉”,意外發現胃暢通了很多,那感覺仿佛胃里有個經年累月的“梗兒”,突然沒了。很奇妙!之前并沒覺出來有這么個“梗兒”,但是灸后身體就給出了這樣一個感覺。自此之后,我就老惦記著“曲泉”,有事沒事揉揉。揉的時候都有些痛,調整力度以自己能接受為度,揉完都覺得很舒服,要么是腿覺得輕便,要么是膝關節覺得溫潤,要么是腳心覺得暖。 曲泉穴位于膝關節附近,屈膝,腿彎處會一道橫紋,在腿內側橫紋頭上方,有一處凹陷,便是“曲泉”。此穴是肝經的合穴,屬水,水生木,因此也是肝經的母穴,有補益肝的作用。所以中里老師說它能溝通肝腎,治肝腎陰虛,相當于杞菊地黃丸。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是喜歡熬夜,夜晚本是養陰的時候,不休息會傷陰,時間一長就易患“陰虛”。熬夜里又多半在看電子屏,久視傷血,還是傷陰!曲泉很厲害的地方就在于它能夠調補肝腎陰虛,對現代人來說是相當有用、有益。陰虛肝火上擾,因此出現頭痛、眩暈、眼干等癥,都可以用曲泉調理。 作為肝經的要穴,曲泉對女性健康也很有幫助。如果在經期,前陰漲痛的話,可以在經期到來之前,通過艾灸曲泉來減輕或消除這種情況。如果經期后小腹痛,是精血虧少,可以溫灸曲泉、陰陵泉和關元。白帶是因為肝腎虧損,無法束攝陰液,以致濕濁滑下,對于白帶多的女性,曲泉也是很有幫助的穴位。 曲泉對一些胃部的疾患很有效, 有疏通中焦的作用,善治因肝氣不和而導致的胃部不適,水停胃中下不去。 曲泉治眼皮跳 特別好用,右眼皮跳按左腿的曲泉,左眼皮跳就按右腿的。這個小竅門是網友“jzh763”在社區分享的,大家有機會可以試試。 如果您在揉曲泉時,有打嗝、排氣,都是很好的現象,不用擔心。好穴位一起體會、挖掘,歡迎大家繼續分享曲泉的功用。 老人腹瀉按按曲泉穴 夏季老人易發生腹瀉,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形成血栓并堵塞血管,按摩膝蓋內側的“曲泉”穴,可以有效緩解腹瀉癥狀。 中醫認為,腹瀉多為濕熱蘊阻腸道、肝郁克犯脾土所致。膝蓋內側的“曲泉”穴是足厥陰肝經穴位,具有清利濕熱、和肝理脾和收澀止瀉的作用。按摩時,屈膝,在膝關節內側,大腿與小腿連接褶皺盡頭的凹陷處便是曲泉穴。以大拇指垂直按壓同側曲泉穴,兩手同時進行,每次5~8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按摩期間注意不要進食油膩、辛辣食物,并注意避免著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