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天氣逐漸變暖,萬物開始復蘇。早春新生的花朵,別有一番風味,是深受攝友們喜愛的一個拍攝題材。 在即將來臨的“朋友圈拍花大戰”里,如何讓自己的作品不落俗套而又賞心悅目,在朋友圈中脫穎而出呢?你需要這個特殊技法:多重曝光。 多重曝光拍花,有什么基本注意事項,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呢?往下看,您就明白啦! 1. 不是“越多越好” 每次影像疊加前,要清楚所表現的主題是什么,分清主體陪體,主次要分明,而不是簡單隨意的疊加,更不是曝光次數越多越好。 初玩多重曝光的影友們常會犯這樣的錯誤:簡單、隨意地進行多次疊加,比如說把同一棵樹或者一朵花復制一大片出來。 相信我,這樣既沒意境,又沒技術含量,還不好看,一點意思也沒有: 此外,曝光次數越多會越影響畫面的層次、細節和銳度,不要無謂地增加多重曝光的曝光次數,達到自己預期的創作意圖就行。 如果出于特殊需要,也可以增加曝光次數,不過要注意處理各畫面元素之間的關系,不要讓每層影像看起來都一樣,要有變化,才有層次感。 比如說,當你拍攝一小片花時,可以利用三次,乃至四、五次曝光疊加,來增加畫面中花的數量,形成“花海”的效果。 注意,對于每層曝光的圖像你需要進行針對性處理,調整曝光、對焦、動靜關系、焦距,以增加畫面層次,避免重復、呆板、虛假的感覺:
在測光時,你可以依據機內 TTL 點測光作為依據,點測畫面中最需要表現的物體;在此基礎上,拍攝其他層次的畫面時再增減曝光補償。 具體的拍攝技法當然不止這些,不過單純用文字說明有些枯燥,也不方便理解,接下來就結合幾個實例,來簡要說明一下拍攝技法要點吧。 2. 實例分析
首先,找到幾片形態完整的荷葉,對荷葉的中間色調部分進行點測光,以 f/2.8 光圈減 1EV 曝光量,進行虛焦、實焦兩次曝光。 然后,在荷花主體后面放置黑色背景布,以遮擋不需要的其它物體。 最后,把鏡頭對準荷花主體,通過取景器選好適當的位置,對著花朵的中間色調部分點測光,并用 f/8 光圈完成第三次的實焦曝光。 在構圖時,應盡量把荷花主體放到前一次曝光時畫面的最暗處,這樣能讓荷花主體的質感更好。 正式拍攝前,可以先按照自己初期的構思,預先按照三次拍攝的取景構圖進行預測光,記錄下曝光參數,以免正式拍攝時手忙腳亂。
首先,把快門速度調到 1/15 秒,對著一片植物晃動相機,使畫面產生酷似“風動”的軌跡;由于這一層畫面并非主體,減 1EV 的曝光補償。 接著,選取一處暗背景下的郁金香作為主體,對花體的中間色調部分進行點測光,用 f/8 光圈減 0.3EV 曝光量完成第二次曝光。 如此一來,就把靜止的花卉拍出了動感,體現出了春天的氣息。
首先,用 250mm F5.6 折返鏡頭對前方的梅花主體調焦,進行第一次曝光,拍出主體清晰,背景虛化的效果。 隨后,機位不動,將折返鏡頭對準主體以外、距離較遠的梅花調焦,略微降低一些曝光補償,完成第二次曝光。 從這些例子可以體會到,多重曝光并非簡單地將各畫面進行疊加,需要你預先進行觀察和構思。 你想表達什么樣的效果?哪個是主體哪個是陪體?陪體應該用什么樣的表現形式,是變暗、虛化還是動態模糊?這都取決于你的構思。 當然,要想實現你的構思,你需要對手中相機有足夠了解,對曝光、對焦、取景構圖等方面都游刃有余,才能玩好多重曝光。 以上就是本期要為您介紹的全部內容,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 (圖文:石廣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