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中國古代都城,洛陽就不得不提,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洛陽頗具傳奇,有十三個王朝在洛陽定都,總時長達到了1500年多年。細數中國的朝代史,也就那么多,洛陽作為都城,就占據了其中的大半。 ![]() 早在夏商周時期,洛陽就是重要的城市,這三個神秘的朝代也都在此建都。洛陽的興起與一塊區域和一條河密不可分,分別是關中與京杭大運河。 關中在中國古代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扼守住四關:東潼關(函谷關)、西散關(大震關)、南武關(藍關)、北蕭關(金鎖關)就可保關中不失,但其中也有一個劣勢,就是交通不便,附屬國朝拜非常不方便。而洛陽在古代就是一個富饒的城市,交通相對于關中長安來說也算方便,于是長安和洛陽就像雙子星一樣,作為建都城市的首選目標。 ![]() 公元605年,隋煬帝發動百萬民工,修建京杭大運河,貫穿南北,洛陽正好是其中的中轉點,可以說洛陽一下子變成了古代中國交通網絡的中心,地位無可替代。到了唐朝武則天的武周時期,洛陽變成了整個世界的核心,有著神都的美譽。 ![]() 然而仔細觀察歷史就會發現,洛陽自唐代之后就在都城史中鮮有身影。公元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開始南征北戰,直到907年趙匡胤結束五代十國的亂局,統一了全國。北宋建立之初,選定都城成為了重要的任務,一是都城關乎國家命脈,二是都城可以宣揚國威。 這個時候宋太祖把都城的首選目標定在了洛陽,但最終的決定是定都汴梁,洛陽作為陪都。為什么好好的一個千年都城不選呢? ![]() 一、長年戰火的洗禮。五代十國時期,長年戰火洗禮讓這個千年的古城被破壞得十分嚴重,已經失去了原本的繁華,即使有心要再造,也要耗費長時間的人力和無力,宋朝建立之初,國家需要修生養息。 ![]() 二、黃河的泥沙堵塞河道。京杭大運河創造了洛陽最輝煌的時候,然而也帶了隱患。黃土高原的生態系統在戰亂時期經過破壞,洛陽附近的運河部分找到了嚴重的堵塞,這不僅抬高了河床,也使得水位減小,無法行船。 在唐朝時期,經常對淤泥進行整治處理,但是五代十國的戰亂,使得治理工作荒廢已久,洛陽失去了交通上的優勢,無法有效地控制南部。 ![]() 三、人口中心南移。還是因為長期的戰亂(安史之亂),人口大量南遷,經濟中心南移,南方再也不是南蠻之地,使得洛陽的地理優勢不復存在。 經歷過千年的興衰榮辱,致使洛陽城擁有這其他都城難以比擬的辛酸和無奈,如果說比文化底蘊,洛陽這個千年帝都想必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帝都。然而如今的洛陽褪去了國都的光環,變成了三線城市實在令人嘆息,但是從另一角度去看,也許這座千年古城累了,應該讓她遠離一線城市的喧囂,保留它的歷史味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