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建立時,只有周天子可以稱“王”。余者不可稱王。其分封的諸侯國有71個,跟周王室同姓的姬姓國為53個。分封的諸侯有宗室子弟、歷代先賢后裔、王族功臣。這些諸侯的爵位分五個等級,即公、侯、伯、子、男。最高為公爵、最低為男爵。不及這五等者,則為附庸。這些諸侯雖說都稱公,其實是尊稱并非代表他所受爵位。 其實有些有名的大國所享爵位并非最高,爵位高的也不一定是大國。 比如虞國是公爵,是周太王(文王姬昌祖父)次子姬仲雍之后;虢國是公爵,虢仲乃文王之弟;宋國是公爵,比這倆姬姓國輝煌些,是商王朝后人,紂王庶兄微子開國。像吳、魯、燕、管、蔡、衛、晉皆姬姓為侯爵;而齊姜姓,乃功臣姜尚受封地也是侯爵;陳乃帝舜之后,杞乃大禹之后,皆為侯爵。 楚之先乃顓頊帝,顓頊高陽者乃黃帝之孫(昌意之子),高陽第五代孫陸終坼剖生子六人,第六個季連、羋姓。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有功,生子曰熊麗,熊麗生熊狂,熊狂生熊繹。熊繹當周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后嗣,而封熊繹于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也就是說楚國開國君為熊繹,最先受封之爵為子爵,在五等公爵里屬第四等。周天子對楚國的分封目的也很功利,就是拿楚國當周朝鎮守南方各民族的重要防線。 自春秋時期起,楚國就一直被稱呼為“荊楚”、“楚荊”或“蠻荊”,長期地位卑下,不受重視甚至歧視的楚國先人毫不氣餒,愈挫愈奮。建國之初國土偏狹,所謂'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駕著簡陋的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辟山林),向南方擴張。 經過多年的擴張吞并,楚國實力大大增強。乘周室衰落之時兼并許多國家,漸漸地強大起來,從而藐視周王室。 楚武王熊通就于公元前704年下令來攻打漢水東岸的隨國。隨國就來和楚國交涉,說:“我們又沒得罪您,您為什么來攻打我們?”楚國的答復就非常蠻橫不講理了,說:“我們地處蠻夷之地,現在各諸侯間都互相侵略吞并。我們楚國現在實力強大了,想參與到中原王朝的政務中來,想請周王室加封我爵位。” 不久,隨侯通報楚國,說周天子拒絕提高楚君的名號。熊通聞訊大怒,道:“我的祖先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師,為周取代殷商立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周成王薄待我的先公,只給他封了個子男爵的名號,劃了很少的土地給他,讓他居住在偏僻的楚地。現在,楚國已今非昔比,蠻夷部族都順服于楚國,我國的疆域不知擴大了多少倍,而周王室仍不提升楚國的爵位。對不起,我只好自封了!”于是,熊通自稱為王,號稱“楚武王”。熊通稱王,開啟了諸侯僭號稱王之先河。當時周王室已嚴重衰落,周天子對楚國無可奈何。畢竟堂堂周王室自平王東遷后就衰微至極,風雨飄搖自顧不暇,也就沒敢把楚國怎么樣,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
|
來自: 瀟瀟雨ekg9m5f4 > 《中國史一先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