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啊!您夸過的每一步都將成為圣土,您的身軀和教導化成了《佛經》,萬世流芳,您的智慧、慈悲與愛點燃了無數的人們心中的燈,從他們的心中升起慈悲與愛的智慧。 佛說:“我并不是只來一世,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而這樣的體驗使我感到無比喜悅。” 阿難!我一樣在你心中,在你心底,在你身外,任何落腳之處。人們常說:“水也為生,風也為生,視為奇跡。”佛陀說:“如是我聞,最大的奇跡不是水和風,而是整個世界為生,奇跡充滿了生命的每一個角落,而我們卻視而不見。”本人形容為麻木不仁。 在真理的路上,與任何人相見都不要輕易地去接受,哪怕看似佛祖。不依賴任何人。生而智慧者絕不會懼怕死亡。 由滅中見不滅,悲傷中見歡喜,殘暴中見人性,丑惡中見致美。無明遮住了人本來之性,如來撥開云霧,使人們看到希望與光明,令人們的慈悲、智慧、愛開始覺醒。 你若非覺悟者,便不能發(fā)掘覺悟之趣,倘若你升起覺悟之趣,那你將成為佛陀。 做自己的一盞燈覺醒,行持正法,專注于內心,向自己皈依,不依賴他人,將自己安住與其中,釋迦牟尼與我同在。精進不懈,永不認輸,就像你永遠磨滅不了心中對于那道希望之光的向往。 雖為二相,生死無別,本為一體。一旦諸障破除,我們的生命無依無著,獨立而生。戒定慧,及八正道可破除種種妄見, 生命本身就是向死之路,聚合象征著分離。用心和靈侍奉服侍佛陀上帝。在每一次痛苦中成長。 佛陀的路并非讓人棄世消沉逃避,一個人的心念和行為都在見證他的靈魂,生于大地,所受皆苦,輪回世間,滿是傷悲, 如今,我的第一個課題,完全理解當下這一刻,可以嗎? 從你不再伸手求助的那一刻起,便得到了解脫。不論你在牽掛的人和物,終將離你而去。 覺醒之能力為之佛,覺醒之道路為之法,將自我身心投入者,視為僧。故名:佛法僧三寶。 尋愛你之愛,并非愛你之人。你就是唯一那個值得你去愛和原諒之人。 恐懼之外,勿思未來,勿思自我,勿以來他人,將恐懼拒之門外,究竟解脫。 沒有通往喜悅之路,喜悅的本質就是路。 意識得到寬恕,就得到解脫。 連怒火都無法控制的人,怎樣教誨他人走向正道? 沒有意識到大腦是醬缸的時候,就不能意識到自己僅僅是糞坑里的思想者。當你意識到的時候,才會給與智慧真正的空間。 我對每一個人做出回應,并不代表我的回答能夠讓所有的人滿意,更加不表示我能讓大部分人解除自己的困惑。因為,在生命的世界里,至始至終,從未有人能去凈化他人;完全取自于自己內心對于純凈的向往。 我能做的就是讓他們多認識一點自己,多了解一些自己觀念的錯誤,就少一點痛苦和困惑,最終不是我能幫助別人解決什么問題,而是人們自己能怎樣去幫助自己,人們是否有改變自己內在缺失和改善自己外部生活的真心實意。 至始至終,從未有人能去凈化他人;完全取自于自己內心對于純凈的向往。 你笑我歡,你傷我悲。 大地是人們的根基,天空給予了空間的自由,宇宙與星空贈予人們一個夢想的搖籃,可以放飛自我的夢境。人應立于中道,中心之中,脫離轉輪。 人之所見都是心的選擇!沒有自我審查的生命沒有意義,沒有信仰的生命弱如浮塵,沒有智慧的生命空洞無依,沒有真理指引的生命生死沉浮,苦無邊際。 佛教門徒以乞討為生,稱對象為施主,他們看似乞丐,卻是真正的施主。人們施舍他們的食物,他們布施引導人們的善良之心。比丘皈依佛,就是皈依愛與慈悲的團體。 快樂、幸福、成功、隨心所欲誰都不曾缺少過,但他們轉瞬即逝,自窺內心之時,看(感受)到的卻是無邊的黑暗與孤寂,唯有默默自舔傷痛,空虛中萎縮。 大地是中道的見證,內與外,善與惡,正面與反面,在中心之中,活在當下,就是全愛之心。不去追求過去,不去幻想未來,不去猜忌,只須用心體會在你身邊正在發(fā)生的事情。當你身邊無人無物,也在發(fā)生事情,體驗單獨,體驗空虛,還有不愿意體驗孤獨與空虛的抵抗,同時都在那里。認識他們! 佛陀成道時刻:一片樹葉從他肩上飄落,他神態(tài)安詳,他的手拿起葉子,他看了的不是一片葉子。他在葉子里看到了日月星辰,山川江河,宇宙萬物的密不可分,平等無別,自然循環(huán)的能量統(tǒng)一。一片樹葉里有我和所有人,同時又從未出生,出生也只是曇花一現,又何談離去? 佛陀修行時:我與生命對抗,卻最終以落敗告終。如果前路是錯誤的,放棄何嘗比是最好的選擇,并不一定所有的路,如果錯了,堅持到底也沒有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