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聞名的中國萬里長城,據載共有200多個大小關口。現今人們比較熟知的重要關口有山海關、嘉峪關、居庸關、玉門關、娘子關等五個。翻閱一下老照片,看看哪一個關的城樓最雄偉: (嘉峪關) (嘉峪關) 嘉峪關嘉峪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地處甘肅省河西咽喉之地。關南有終年積雪的祁連山,北是連綿起伏的馬鬃山,地勢十分險要,自古被譽為河西第一隘口。嘉峪關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是歷代封建王朝戍邊設防的重地,也是古代絲綢之路及東西文化交流的交通要道。嘉峪關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整個建筑由內城、外城、城墻等部分組成“城內有城”,它作為內陸與西域、中原與大漠之間紛爭與融合的見證,悲壯而輝煌。 (玉門關還原圖畫) 玉門關唐代詩人王之渙在其《涼州詞》中以一句“春風不度玉門關”,使位于甘肅省敦煌市北境的玉門關揚名天下。玉門關始置于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于此而得名玉門。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一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門間的長城,玉門關隨之設立。據《漢書·地理志》,玉門關與另一重要關隘陽關,均位于敦煌郡龍勒縣境,為都尉治所。當時中原與西域交通莫不取道此兩關,堪稱漢代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路交通要道。 (居庸關) 居庸關居庸關為北京西北的門戶,與紫荊關、倒馬關、固關并稱明朝京西四大名關,其中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又稱內三關。居庸關在距北京城區50余公里外的昌平區境內。居庸關得名,始自秦代,相傳秦始皇修筑長城時,將囚犯、士卒和強征來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漢代沿稱居庸關,三國時代名西關,北齊時改納款關,唐代有居庸關、薊門關、軍都關等名稱。居庸關形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它有南北兩個關口,南名'南口',北稱'居庸關'?,F存的關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將軍徐達督建的。因其風光綺麗,有“居庸疊翠”之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 山海關山海關,又稱榆關、渝關、臨閭關,位于河北秦皇島市東北,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歷史上尤其近現代,山海關經歷的戰火硝煙和重大事件最多,其關樓上的“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為世人所熟知。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筑城建關設衛,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關。山海關以箭樓為主體,輔以靖邊樓。臨閭樓。牧營樓、威遠堂、甕城,東羅城、長城博物館等長城建筑,充分展示了中國古代城防建筑風格。 (娘子關) 娘子關地處山西平定縣城東北45公里處的娘子關,雄踞于晉冀兩省的交界處,為三晉東面的門戶和交通的咽喉,形勢險要,為歷代兵家所重視,素有天險之稱,是大行山上一個著名的關隘。娘子關因唐太宗之妹平陽公主曾駐兵于此而得名, 史稱萬里長城第九關?,F存關門、城墻及古車馬道。關城座落在懸崖之上。位于東門附近還有懸流百尺的娘子關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