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題:閱讀好書《微習慣》 全文1620字配圖,閱讀需要5分鐘 本文作者|左岸,編輯:墨淺,邀您讀好書! 改變是一件說起來簡單,做起來異常難的事情,如果容易了,那么天下早就遍布天才一片祥和了。 不過改變,也并不是很艱難的難事,之所以做不到,只是培養習慣執行的方式不對,或者依靠的毅力容易被磨滅。 我自己就算最好的例子,減肥年年喊,結果體重年年增,運動三天,休息四天后又不了了之了。 人有改變的愿望,大多是因為我們相信這個新的行為能夠給自己帶來有利的結果。 改變是一個過程,習慣則是一種狀態。 改變的過程需要依靠意志力,只有當不需要太多意志力參與就能將某個行為持續下去的時候,這個行為才能被稱為習慣。 如果經常中斷,或者每次都得費力逼自己去做某件事情,那只能說明它還沒有成為你的習慣,因為真正擁有某個習慣的人不需要逼自己去做這件事情。 而是自然而然的發生,更不會讓你覺得痛苦。 這就是《微習慣》的奧秘。本書的作者斯蒂芬·蓋斯原本是一個美國普普通通的宅男、大懶蟲。 但是他為了改變自己,研究各種習慣養成策略,并拿自己做實驗,他發現微習慣策略比他用過的一切習慣策略都有效,于是便有了這本書。 從2012年開始,他每天至少做1個俯臥撐,兩年后,他擁有了夢想中的體格,寫的文章是過去的4倍,讀的書是過去的10倍。 他養成了好的讀書、寫作和健身的習慣,實現了人生的華麗轉身。 微習慣:就是把一個習慣大幅縮減成小到不可思議的步驟。微習慣是一種非常微小的積極行為,目標太小,小到不可能失敗。 正是因為這個特性,它不會給你造成任何負擔,而且具有超強的“欺騙性”,它也因此成了極具優勢的習慣養成策略。 比如,你把每天做100個俯臥撐縮減成每天做1個,把每天寫3000字縮減成每天寫30個字,把每天保持記日記縮減成每天記一兩件事。 我堅持練習每天寫作和每天跑步就是這樣開始的,從每天寫300字到3000字,從五分鐘跑40分鐘...... 那么為什么偏偏是微習慣會起作用呢? 其實,不是我們養不出好習慣,只是阻礙習慣養成的兩大阻力:無法開始行動,缺乏勇氣和動力,無法堅持下去,缺乏意志力實在就是人的本性。 微習慣更容易開始,因為目標足夠小,小到不可思議,因此讓我們不會害怕開始。 微習慣更容易堅持,因為目標足夠小,所以只要多做一點點,就會超越了自己的預期目標,沒有堅持的壓力,也就反而能堅持下去。 再次,大腦往往是抗拒改變的,但是微習慣采取一個小到不可思議的目標,只消耗極低的意志力,讓大腦以低成本啟動。 大腦還沒來得及對這個行為產生抗拒的時候,行為就已經發生了。 一旦啟動一個行為,比如做一個俯臥撐,跑步五分鐘,就很有可能繼續下一步行動,完成額外的環節。 微習慣的螺旋狀激勵機制,會推動我們一點一點行動,增加堅持下去的慣性,提升習慣能力。 怎樣應用微習慣呢?建議自行閱讀本書。 選擇一個微習慣,制定每天的計劃。挖掘微習慣的內在價值,即帶來的好處。微習慣的時間安排。 建立回報機制,微習慣達成以后用獎勵來提升自己堅持的動力。記錄和追蹤完成的情況。微量開始,超額完成。服從計劃安排,擺脫高期待值。留意習慣養成的標志。 微習慣的目標設置技巧:要把習慣目標縮小,小到不可思議為止,只有小到不可思議,才會讓大腦認為它真的毫無威脅。 如果你不確定用多小的習慣來培養,那就選擇更小的那個,這是微習慣應用的第一個技巧。 微習慣的替代獎勵機制:對于大腦來說,有回報才會更愿意去重復一件事,而微習慣還不能導致真正的身體回報的時候,那么人為設置一個替代的回報來欺騙大腦。 后記語: 習慣實際上已成為天性的一部分。——亞里士多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