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滅南燕,最后是大獲全勝,但是縱觀整個過程,這次戰爭打得頗為艱難,而且這還是在遇到貪而無謀的慕容超這樣的敵手的情況下,因此回過頭來看,劉裕的這一決策不無豪賭的色彩。 (東晉與北方政權鼎立形勢地圖) 打完南燕之后,劉裕將軍事行動的目標指向盧循天師道武裝、蜀地譙縱割據政權,蕩平這些南方割據勢力之后,劉裕又進行了針對東晉內部敵人的兩場內戰,消滅了荊州的劉毅和司馬休之。 肅清內部后,他將進攻目標轉向羌人姚氏建立的后秦政權。 義熙十二年(416)正月,后秦皇帝姚興去世,姚泓繼位。姚興去世的消息傳到東晉,劉裕迅速做出北伐后秦的決定。二到三月間,劉裕操縱下的晉安帝朝廷給劉裕加“中外大都督”之號,然后東晉舉國戒嚴,進行全面的軍事總動員。四月,劉裕發布文告,宣稱“今當奉辭西斾,有事關河”,將伐秦計劃布告天下。 當時的形勢是這樣的:后秦外有赫連勃勃的侵襲騷擾,內有宗室成員的覬覦不滿,其統治很不穩定,但是因為北魏和后秦有聯姻之好,所以北魏堅決支持姚泓。 后秦的核心統治區在關中,河南地區的西部也在其控制之下。東晉和后秦的西部邊界在南陽盆地北緣和秦嶺;中部邊界在淮河北側;東部邊界在泗水西側。北魏在黃河以北,但是又占據著河南的滑臺等地,所以,東晉、后秦、北魏實際上形成了鼎足之勢。 (北伐后秦的第一階段作戰形勢地圖) 上面說到,劉裕在四月發布伐秦公告,但是到了秋季的八月,戰事才正式開始。九月,東晉軍隊發起攻勢,其目標是用整個冬季占領后秦河南地區的疆土,等到來年春夏漲水之際沿黃河攻入關中。 事實上,到十月,東晉軍隊已經完全占領河南,只用兩個月時間完成了第一階段作戰目標,可謂兵貴神速,但是,因為開鑿航道的任務沒有完成,所以按照劉裕原先的部署,三路北伐晉軍應該分別駐守滑臺、石門和洛陽,等待劉裕主力的到來。 但是,此時東晉軍隊的前線將領違反劉裕的既定部署,擅自向關中進軍。義熙十三年(417)正月開始,王鎮惡、檀道濟、沈林子三位將領看到后秦內部因叛亂而不穩,部員坐失良機,遂不顧劉裕原定計劃,主動向西攻擊。 最先擅自西進的是王鎮惡,他是原先前秦名相王猛的孫子,年少時隨親屬南逃東晉,后來被劉裕識拔,屢立戰功,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 三將的擅自西進,帶來的問題是前線的后勤補給危機逐漸顯露出來,劉裕對此大為不滿。 但是王鎮惡利用自身本是關中人,熟悉這一帶地理環境和風土人情的優勢,又比較注意接管后秦原有的地方行政組織,再加上身為王猛之孫的號召力,所以行軍作戰、籌措糧秣都比較順利,最終大敗后秦軍隊,突破潼關天險,進抵長安城下。 (劉裕滅后秦之戰要圖) (東晉軍于417年八月,攻克長安,后秦滅亡) 八月二十三日清晨,王鎮惡部舍舟登岸,與數萬后秦軍列陣決戰,秦軍再次被擊敗,王鎮惡趁勝占領長安。 數日后,逃亡在外的姚泓向晉軍投降,后秦滅亡,東晉軍隊全部占領關中地區。 (東晉軍隊對后秦的作戰大都是以少勝多) 王鎮惡雖然是擅自西進,但取得了消滅后秦的蓋世之功,他和檀道濟、沈林子等人的行為也堪稱積極主動進攻的典范,一洗東晉士族萎靡怯懦的風氣,也為劉裕軍事集團增光添彩。 可是,此時的劉裕,對王鎮惡有了另外的想法,雖然他當面夸獎王鎮惡:“成吾霸業者,真卿也。”(王鎮惡情商不低,此時把功勞都歸結為劉裕的英明領導,惹得劉裕夸他是劉秀手下不爭功的馮異),但是劉裕不見得完全放心王鎮惡。 在原定計劃中,東晉軍隊應該在長安休整,養精蓄銳后對付北魏。但是此時劉裕最重要的心腹謀臣、坐鎮建康的前將軍劉穆之突然去世,后院不穩,劉裕必須回師。 劉裕決定任命自己的次子、只有11歲的劉義真為都督雍、梁、秦三州諸軍事、安西將軍、領雍、東秦二州刺史,作為鎮守關中的主帥,太尉諮議參軍王修為安西長史,王鎮惡為司馬、領馮翊太守,沈田子、毛祖德為中兵參軍,沈田子兼領始平太守,毛祖德兼領秦州刺史、天水太守,傅宏之為雍州治中從事史,王沈等將共同率領10000東晉軍隊鎮守關中地區。 劉裕這時的想法,對王鎮惡還是打算“控制使用”的,之所以留下的部隊不多,就是因為在王鎮惡關中名望很高,可以就地征兵,擴充武裝。 而留下沈田子,其目的就不言而喻了,主要在于牽制和監視王鎮惡。 這樣的安排從理論上也沒有什么不對,王修主政,王鎮惡主軍,沈田子、毛祖德、傅宏之等人作為主要輔佐骨干,但幾個因素湊在一起,使得事情向不可挽回的糟糕境地轉化,最終導致關中得而復失。 話說劉裕臨走前,特地召見沈田子說:
尼瑪也不知道劉裕是怎么想的,不完全信任王鎮惡可以理解,派副手派監軍也都無不可,來這么一句,豈不是點染了沈田子心中的陰暗的火焰。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劉裕集團的軍事實力被后人稱頌) 沈田子也是名將,在滅后秦之戰中作為另一路人馬的主要負責人,以少勝多,大敗后秦皇帝姚泓率領的主力部隊,也立下了赫赫戰功。 可是,相比王鎮惡,他的功勞終究不夠大,而且作為南方豪族的代表,他和王鎮惡彼此本來就互不服氣,劉裕還做了這么扯談的人物動物關系比喻,不出事恐怕不可得。 此時,之前不斷侵擾后秦的赫連勃勃繼續攻打關中,因為手上士兵不多,沈田子只好退守,并派使者向王鎮惡報告,然而王鎮惡卻要沈田子進擊,不久更親自領兵聯合沈田子到長安以北抵抗赫連勃勃,還說了一句:
沈田子既憤恨又害怕,再一琢磨這句話,忽然悟出來一點道道。 不久,軍中傳出“謠言”,說王鎮惡要盡殺南方人,送十歲娃娃劉義真南歸,之后就在關中自立為王。沈田子此時就與傅宏之合謀誘殺王鎮惡。 義熙十四年(418)正月辛亥日(3月7日),沈田子以議事為由請王鎮惡到傅弘之的營中,在席間讓埋伏的族人沈敬仁殺了王鎮惡。 事后沈田子向劉義真報告稱王鎮惡謀反,關中的行政長官、安西長史王修又以沈田子擅殺大將的理由,將其拿下處死。 再之后,年幼的劉義真聽信讒言,又殺死了王修。 (劉宋時,關中成為赫連勃勃胡夏的疆土) 一番連環殺加上劉義真的胡作非為,導致人心離散,長安被赫連勃勃的軍隊攻破,劉義真僥幸逃出,逃亡途中,劉義真說:
劉義真的話 ,倒也有幾分超過年齡的成熟,但細究其意,尼瑪北伐勝利果實得而復失,都是給你這個二代交學費的嗎? 劉裕后來追贈王鎮惡左將軍、青州刺史,到劉裕即位之后,更追封王鎮惡龍陽縣侯,謚壯侯,配享太廟。 對沈田子,劉裕則上奏說他精神失常,沒有封賞他滅后秦的功勛,也沒有深究他擅殺王鎮惡的罪行。 劉裕的心思,大家慢慢琢磨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