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媽有話說》陪伴您第919天 很多人認為,養生的關鍵在于保護身體的某個臟器,比如心腦脾肺,其實不然。 血管醫學領域有一句耳熟能祥的話——“人與動脈同壽”,這是19世紀法國名醫卡莎尼斯的經典名言,意思就是,血管活多久,人就能活多久。 血管一旦發生“擁堵”,輕則引起疾病,重則致死。看看現在致死率最高的幾種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卒中、猝死,哪一樣不跟動脈血管息息相關?! 所以,要想健康長壽,首要任務就是讓動脈血管能多用幾年。 令人憂心的是,血管硬化在以前是老年病,四五十歲開始才逐漸發病,可近年來卻日趨年輕化。臨床統計顯示,最小的甚至從十幾歲開始就出現了血液黏稠、動脈粥樣硬化,這實在是太危險了,要知道,血管一旦硬了,就很難再軟回去了。 如果您的身體出現如下信號,證明你體內的血液粘稠度(血脂)已經很高了,需要格外注意。 血液黏稠的4個信號 1 晚上清醒、起床頭暈 血液粘稠度高的人,早晨起床可能會頭暈目眩,跟普通人睡醒后精神抖擻完全不一樣! 2 下蹲困難,蹲著干活胸悶氣短 血液粘稠的人大多超重,這些人做下蹲、起立動作時可能會很費勁,即使蹲下也容易出現胸悶氣短的現象。 如果血液粘稠,肺、腦等臟器還會缺血,引起呼吸困難。 3 午飯后困倦 健康人午餐后也可能會犯困,但血液粘稠所引起的午后困倦跟它有所不同。 血粘度高的人午飯后特別犯困,如果不休息,整個下午就沒精打采。血液太過粘稠,引起大腦供血不足。 4 陣發性視力模糊 有些中老年人平時視力不差,但會偶爾出現視力模糊的情況,這可能跟血粘度有關。 血液粘度過高,血液不能充分營養視神經,視網膜和視神經會短暫出現缺血,引起視物模糊。 血黏稠的最大危害是血栓 血液稠度增高,血液流速便會減慢,血液里老化的紅細胞集聚,會加重血稠而發生凝血,這個時候,就可能會造成血栓。 血栓,就像血管中的“幽靈”,無論堵在哪里,幾乎都是致命的。 如果走到腸道就會造成腸梗,腸缺血壞死。 如果走到腎部血管,會導致腎功能損害,甚至尿毒癥。 如果血栓再往下走,堵在腸系膜下動脈和雙髂動脈的分叉處,叫騎跨栓,死亡率在80%以上,比心梗還要危險。可以說,血栓堵在這里最致命! 血栓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任何時間。99%的血栓沒有任何癥狀及感覺,甚至到醫院心腦血管專科做常規檢查,血脂、血壓、心電圖、CT等一切指標都正常,也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突然發生。當然,中老年人是高危人群。 血栓大家經常聽說過,但估計很少有人真正見過。 那么就來見識一下吧! 這個是下肢動脈血栓,是從一位80多歲的下肢動脈血栓患者的腿中取出的。想象一下,這么一大截將近10公分左右的血栓堵在下肢動脈中,血液循環會有多差! ▲下肢動脈血栓(患者的醫學影像資料) 比下肢動脈血栓更加兇險的,是腦血栓,也就是長說的腦梗。這是醫生從患者腦部血管中取出的完整的血栓。 ▲腦部的完整的血栓 這個“血栓”的主人今年42歲,幾天前和幾位朋友喝酒打牌到凌晨,回家后就一頭倒在床上睡著了。第二天起床后,頭暈得厲害,走到洗手間時,突然眼前一黑,癱倒在地上,右側手腳不好使,也說不出話來。 據統計,因血栓性疾病導致的死亡已占全球總死亡人數的51%,遠超過腫瘤、傳染性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造成的死亡。 清理血管遠離血栓,記住三個字 可以多吃黑木耳、大蒜、洋蔥,這些食物都有清潔血管的作用。同時,大豆含有豐富的卵磷脂,能降低血中膽固醇,使血粘稠得以改善。 要少吃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時注意,動物內臟如豬腦、豬肚、肥腸及動物脂肪含有大量膽固醇與飽和脂肪,可加重血粘稠程度,促使動脈硬化。 一定要喝好兩杯水。 早上4-8點人的血液黏度最高,這種規律性地波動,在老人中表現得更突出。 所以在血液黏度高峰期前后,要喝好兩杯水:
坐著不動90分鐘以上,會導致膝部血液流動減少50%,從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幾率。所以,要遠離靜脈血栓,“動”是特別有效的防控措施。 要樹立“久坐不動易患血栓”的觀念,建議最多坐1個小時就起身活動一下。每周最好運動2到3次,可以加速血液循環。在生活中改掉“久坐不動”的習慣,是預防血栓必備方法!
![]() 大家一定要記住,血管健康關系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養好血管,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做的事情。 為此,我們特別邀請著名營養專家,大家熟悉的老朋友張曄老師,來給大家做直播,她將會為您詳細介紹怎么來進行血管養護,如何“吃出好血管”,并為家解答各類營養問題。 張曄老師平時特別特別忙,也從未在其他任何平臺開通直播課,這的確是一次難得的交流機會!請大家奔走相告,也歡迎大家呼朋喚友,我們在直播間等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