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上稱“血為氣之母”,認為“血能載氣”。 的確,是血液循環將氧氣和營養物質輸送到了人體的五臟六腑,我們才能存活于世。而如果身體某個部位,長時間得不到血液的滋養,必然會出現問題。 可以說,血液的健康,關乎著生命的健康。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到血液粘稠問題,它常常會導致動脈血管硬化、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而什么是血液粘稠?簡單來說,其實就是血液中紅細胞、血小板等數量增多、以及一些蛋白成分增加了,繼而導致血流變慢。 關于血稠眾說紛紜,有的說血液發黑就是血稠?得了高血脂,就是血稠......很多傳言不絕于耳,那么,是不是真的這么回事呢? 01 血液粘稠 4大傳言 1 血稠=高血脂? 血液黏稠是指血液黏稠度過高,而高血脂是指血脂水平偏高。 所以血稠≠高血脂。 2 血稠=血栓? 血液稠度過高,容易發生凝血,出現血液凝集塊、造成血管栓塞。 但是血稠程度是處于時高時低的變化中的,如果做好調理,就可以避免血栓發生。 所以,血稠≠血栓。 3 抽血時,不好抽出血就是血稠? 抽血不好抽,大多是因為血管偏細、血壓偏低,與血稠關系不大。 4 血液發黑是血稠導致的? 抽出的血液,如果顏色很深甚至發黑,可能是血液中含氧量較低,與血液黏稠無關。 02 這4大信號 預示血液粘稠 以上傳言都不是真的,大家大可放心。 但是,如果你的身體經常出現下面的幾個現象,真的表明血液可能已經“稠如粥”了...... 1 晨起頭暈,晚飯后清醒 血液粘稠度高的人,早上起床后常會伴有腦袋暈轉,全身乏力,直到吃完早飯,才有清醒的感覺。而到了晚上,精神狀態卻很興奮。 如果有這些現象,要小心了,可能是血液粘稠在向身體發出信號了。 2 午飯后特別困 正常人午飯后有困倦感,尚可忍耐;而血液粘稠度高的人午飯后犯困,如果不休息一段時間,容易全身不適,整個下午無精打采。 這正是由于血液過于黏稠,導致大腦供血不足,需要休息片刻,精神狀態才會好轉。 3 蹲著干活,容易胸悶、呼吸不暢 有的人蹲著干活,會感覺感覺呼吸不暢、胸悶,這是血液粘稠的另一信號。 因為血液黏稠度偏高,會導致血液循環不暢,繼而肺部、腦部等臟器由于供血不足,出現呼吸困難、憋氣。 4 偶爾出現視力模糊 有的中老年人視力檢測沒有什么異常,但偶爾會出現短暫性的看不清東西,這可能跟血液過于粘稠有關。 因為血液粘稠度太高,會導致血流不暢,營養物質無法及時供給視神經,久了就可能導致視網膜及視神經短暫性缺氧、缺血。 所以看東西才會一陣陣模糊,也就是醫學上稱的:陣發性視力模糊。 03 血液粘稠 稀釋有招 1 健康飲水 水,享有“萬能稀釋劑”的美譽。建議喝20--25℃的白開水,可以稀釋血液。 但喝水也有講究,最好每間隔1-2小時,補充200ml左右水分,也就是大概1次性水杯的量。 另外,早上起床后、三餐前、睡前一小時,都要記得喝一杯哦! 2 飲食清淡 血液偏粘稠的人,可以多吃具有稀釋血液功能的食物。 比如具有降脂作用的海帶、玉米、胡蘿卜、香芹、山楂等。此外,可以多吃洋蔥、黑木耳、燕麥,這些食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形成。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動物脂肪含有大量的膽固醇和和脂肪酸,會加重血液粘稠度,因此,這類人群要少吃為宜。 3 多多運動 血液粘稠的人要避免久站或久坐,有時間要多運動,多走走,可以使血液的流動速度變快,加快身體代謝,防止血液黏稠。 在運動項目上,大醫生建議這類人群可以進行一些有氧運動,比如散步、慢跑、太極拳、游泳等,每周3~5次,每次半小時到一小時即可。另外,運動之后要記得及時補充水分。 |
|
來自: 勇無止境879 > 《中醫(已轉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