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祥醫塾 玉屏風散合桂枝湯治療皮疹驗案 2017-08-22 15:05閱讀:169 張XX 男 14歲 初診:2017年4月24日 反復起疹14年 患者自幼身起皮疹,經中西藥治療未見改善。現情緒緊張、日曬后身上起疹,部位主要集中在上肢、頸部、關節交界處,皮疹顆粒細小,突出皮膚,瘙癢明顯,汗出多,無口干、無腹脹、大便偏稀。舌紅苔薄白尖紅,脈細滑。辨證為陰陽失調,營衛不和證,治以調和營衛為主,處方以玉屏風散合桂枝湯加減。具體藥物如下: 生黃芪15g 炒白術10g 防風10g 蒼術15g 桂枝10g 赤芍15g 生姜10g 大棗10g 生甘草10g 當歸10g 鮮地10g 桃紅各10g 烏梢蛇30g 白鮮皮60g 地膚子15g 白蒺藜10g 制首烏10g 14付,水煎服,分2次服 復診:2017年5月11日 家屬代訴,手腕、腳腕部濕疹消失,頸部及耳后部仍有濕疹,但皮疹消褪時間較前縮短、現持續1-2h可消褪,瘙癢程度減輕。效不更方,在前方基礎上加 麻黃6g 連翹15g 赤小豆30g 15付,水煎服,分2次服 復診:2017年6月5日 濕疹明顯減退,稍反復,面頰、頸部、耳后為主,熱則發紅、瘙癢、瘙癢較前減輕,納可,上方去赤小豆、麻黃,改桂枝15g、 赤芍30g、鮮地黃20g、加黃芩15g、野菊花30g。 按語:皮膚疾病是指發生于人體皮膚、粘膜等部位的疾病。主要病機是氣血失和。該患者情緒緊張、日曬時皮疹易作,汗出多,可知其機體處于陰陽失調、營衛失和狀態。“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陰平陽秘,精神乃治”,“衛者水谷之悍氣也,其氣驃疾滑利,不能入于脈也。故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陰陽失調,陰液失衛陽之守護,故見汗出多。“肺主皮毛”,肺衛失和,于體表肌膚亦可見汗多、皮疹、皮膚色澤改善。《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曰:“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因此,欲消皮疹,可從調陰陽、和營衛,通過發汗之法可解。柯琴曾贊桂枝湯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陰和陽,調和營衛,解肌發汗之總方也”。加之玉屏風散固護衛表,斂汗,內外同調,使汗止,即能驅邪外出,又防外邪侵入。患者皮疹長達14年,久病入絡,久病入血,予以桃仁、紅花活血祛瘀,易桂枝湯中白芍為赤芍,加強活血之力,加當歸活血養血。鮮地黃滋陰養血,寓“治風先治血”之意。白鮮皮、地膚子祛風止癢,加首烏、白蒺藜為定風丹,養血祛風止癢。烏梢蛇,《本草蒙筌》中記載“烏梢蛇,氣味甘平,治諸風皮膚不仁,散隱疹身體瘙癢”,諸藥合用,共奏消疹之效,故復診時手腕、腳腕皮疹消失,且皮疹消褪時間較前明顯縮短,且瘙癢程度減輕。效不更方,為進一步鞏固療效,加用麻黃、連翹、赤小豆,取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之意。“傷寒,瘀熱在里,身必黃,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之”。尾臺榕堂在《類聚方廣義》中描述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為“疥癬內陷,一身騷癢,發熱,喘咳,腫滿者,加反鼻,有奇效”。3診時,濕疹反復,考慮為衛表不固,復感外邪所致,加大桂枝、赤芍用量。遇熱則發紅、瘙癢,可知體內熱邪偏盛,去赤小豆、麻黃,加用黃芩、野菊花清解里熱。由該病案可知,臨床在治療皮膚病時,可不拘泥于傳統祛濕解毒清熱之法,換之從發汗、從治肺論治,遵“肺合皮毛”,臨床亦可取得顯著療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