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cplive 來源:藥品之聲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普通食鹽(氯化鈉)的攝入量為5g/日(約2g鈉)。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居民平均每日鹽攝入量約為10.7g,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攝入量的2.1倍。科學實驗已證明,低鈉鹽可以有效控制和降低血壓。但是,服用下面四類藥物時,需要慎用低鈉鹽! 一、低鈉鹽的標準 低鈉鹽是以氯化鈉為載體,添加一定量的鉀鹽和鎂鹽的食用鹽。低鈉鹽中,氯化鈉的含量約為70%,氯化鉀含量約為24%~30%。 Ⅰ類為每100g低鈉鹽中含氯化鈉(70±10)g、氯化鉀(24±10)g、硫酸鎂(0.50±0.15)g。 Ⅱ類為每100g低鈉鹽中含氯化鈉(70±10)g、氯化鉀(24±10)g、氯化鎂(0.60±0.20)g。 Ⅲ類為每100g低鈉鹽中含氯化鈉(70±10)g、氯化鉀(30±10)g,不含鎂。 已有多項研究證明,減少鈉的攝入量可降低罹患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國內一研究結果顯示,服用低鈉鹽可以使高血壓患者的的收縮壓下降5.4mmHg。 二、醛固酮的主要作用 醛固酮是一種鹽皮質激素,可與腎小管的鹽皮質激素受體結合,發揮保Na+、排K+、排Mg2+作用; 醛固酮還可促進蛋白質合成和促進成纖維細胞增值,引起心房、心室、血管的重構和血管周圍組織纖維化。 影響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藥品,都可引起高鉀血癥,尤其腎功能不良、心衰及糖尿病患者。 三、服用4類藥物時,謹慎食用低鈉鹽 我國居民鈉攝入量明顯過高,所以對絕大多數健康人群來說,都可以食用低鈉鹽,但是服用下面四類藥物時,需要謹慎食用低鈉鹽。 1、“普利”類降壓藥 血管緊張素Ⅰ轉化酶抑制劑(ACEI),不僅可顯著的降低血壓,而且可以抑制和逆轉心血管重構。 ACEI通過抑制血管緊張素Ⅰ轉化為血管緊張素Ⅱ,減少醛固酮分泌,使依賴醛固酮的排鉀減少,可能會引起血鉀升高(>5.5mmol/L)。 因此,單獨服用ACE抑制劑(“普利”類降壓藥)時,需慎用低鈉鹽。 2、“沙坦”類降壓藥 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可以阻斷血管緊張素II所產生的促使血管收縮和醛固酮釋放等作用。 雖然ARB與ACEI降壓和心血管保護作用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極少引起ACEI的干咳、血管神經性水腫等不良反應。 與“普利”類降壓藥相似,單獨服用“沙坦”類降壓藥時,也需慎用低鈉鹽。 溫馨提示: “普利”類或“沙坦”類降壓藥與排鉀利尿藥的復方制劑,如培哚普利吲達帕胺片、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對血鉀的影響較少。 3、保鉀利尿藥 氨苯蝶啶和阿米洛利:通過抑制遠曲小管和集合管的Na+-H+共同轉運體,抑制Na+重吸收并減少K+分泌,其作用不依賴醛固酮。 螺內酯和依普利酮:可與醛固酮受體結合,競爭性拮抗醛固酮的排鉀保鈉作用。 保鉀利尿藥可能會引發高血鉀,服藥期間應慎用低鈉鹽。 4、環孢素和他克莫司 環孢素和他克莫司屬于免疫抑制劑,主要用于腎、肝和心臟移植,臨床也用于類風濕關節炎和牛皮癬的治療等。 環孢素和他克莫司可減少醛固酮合成、降低Na+-K+-ATP酶活性和鉀通道活性,腎移植病人可誘發高血鉀癥。 總之,服用上述四類藥物時,若同時食用低鈉鹽,有引起高血鉀的風險,應注意定期監測血鉀水平(正常值為3.5~5.5mmol/L)。
|
|
來自: 昵稱5764027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