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網絡(簡括) Not Even Wrong是個很有來頭的短語。比如有人說, 科學中有沒有人在吹水?我相信是有的,就是大名大名鼎鼎的弦論(String Theory)——至少在表面證據看來是。 “Not even wrong”是著名物理學家泡利的名言。他生性挑剔,邏輯性很強,當有人和他討論問題時,如果他認為別人錯了,他會破口大罵,有三種嚴重程度,分別為“Wrong”,“Very Wrong”和“Not even wrong”。其中“Not even wrong”是最嚴重的錯誤,意謂:連稱為錯的資格都冇得。 Not Even Wrong 也是一個批判弦論的博客。弦論被某些科學家稱為終極理論,有希望解決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矛盾,在一個理論框架中描述所有自然現象。但可惜發展了幾十年,數學方程一大堆,電視節目吹得天花龍鳳,但在科學最基本的要求:一個和已有理論不同,能證偽的預測都沒有。既然不能驗證,有人說就不是科學了,只是數學游戲,Not even wrong。 為何會有這么多人研究呢?據說是因為弦論有個很妙的數學結構。因為數學上美妙而堅持是現實也是個不錯的想法。以狄拉克的反物質理論為例,因為他在自己方程中解出了負值的能量,要是普通人必定想:能量是負值,方程一定有問題,然后從頭再來。但他卻說,這方程太美妙了,棄之可惜,應該是有負能量的粒子存在,就叫它們“反物質”吧。起初大家都以為他瘋了:你幻想有就有嗎?結果真的是有。 但現在的問題是,因為數學的優美而研究下去,但卻幾十年都沒有一個結論,一個了斷,還是繼續下去?擺在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是弦論還是不能作出科學性的預算,然后再過幾十年,等這一代的弦論科學家去世,慢慢被人遺忘;另一條路是終于有科學家能作出可驗證的理論,為弦論的是非成敗做個了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