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讀書真的可以成為厲害的人!這只是一句話的前半句,最重要的是,學以致用。 有句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可是如果不思考,不運用,讀萬卷書只是一個書袋,俗稱“書呆子”,行萬里路也只是個郵差。 我們讀書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東西,做到'手動、腦動、行動'三動,可以有選擇,有原則的讀書。 一、如何選書? 現代人生活節奏特別快,壓力也很大。我們在讀書的之前可以先想想我們的目的,也就是帶著目的去選書。根據你想提高的方面,檢索書籍。 有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看豆瓣讀書上8分以上的書籍,一般來說,質量比較有保證;也可以在亞馬遜上,根據分類,選擇你喜歡的書。 分享個我比較喜歡的看電子書的APP——微信讀書,也挺方面,適用于碎片讀書。 二、如何學以致用? 第一種,寫讀后感、書評。 我們讀書都希望有所收獲,有產出。最好能用產出倒逼輸入,形成良性循環。一般來說,寫讀后感需要既能適度并合理地摘錄原文,又能表述出自己的獨特觀點。具體怎么寫,我有以下幾個建議。 (一)從你感觸最深的地方寫起。(適合故事小說類)比如你看到書中的某個地方,一下子聯想到你生活中的事情,就可以將它記錄下來。之前我在看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書中虎妞難產,他們不是去醫院,而是花了5塊大洋請神婆(祥子跑車一天最多能有1塊錢),喝符水,最終胎死人亡,真是又可悲又愚蠢。 看到這里,我想到我們農村老家到現在都還有神婆這一職業,而且還有很多信徒,多是上了年紀的老人,生了病都一般不會取醫院。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我初中時,我們那里有一個小孩(留守兒童)發燒了,40度,他們家就去請神婆,聽神婆神神道道的念經,噴水,最可氣的是弄到沙土里去半埋著,后來那孩子被救下僥幸沒死,卻成了腦癱。我還想到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榆林產婦跳樓事件,引發的產房才是檢驗婚姻的試金石的討論。這些零碎的事件其實就可以寫成一篇讀后感。 (二)運用“蔥鮪火鍋式”摘抄+評論讀書筆記法。(適合記筆記,抄金句)這個方法是奧野宣之《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的(這本書很經典,推薦讀一讀)。蔥鮪火鍋,是以蔥和金槍魚為材料烹制的日本特色料理,其中蔥為配菜,而非調料,與金槍魚同樣重要。 “蔥鮪火鍋式”的讀書筆記法就是將“摘抄”和“評價”作為同樣重要的“材料”進行融合的一種筆記法。摘抄,一定要選取對自己最重要的觀點或段落,記下最能打動人心得語句,這樣可以加深自己的印象,并且促進對內容的理解。評價,一定要談出自己對摘抄部分的理解與想法,通過自己的實際情況與書中觀點發生關聯,這個方法在你讀書時就要為之后寫讀后感做準備。 (三)設定情景模式的寫法。(適用于書評)比如你看了一本書,你想象身邊有一個人,你和他聊聊這本書。設想他可能會問題:這本書是誰寫的,講了些什么,最精彩的是哪些部分(2-4個),對你有沒有什么幫助或者顛覆了思維之類的。 這么一個個問題的解答,解答之后,你可以對你看過的書進行一次梳理,回顧,記憶會特別深。我們經常看了一本書,什么也記不住就是沒有思考,沒有輸出,沒有運用。感覺書中的東西離自己太遠,所以你可以嘗試采取這個辦法。也可以說是帶著問題去讀書。 注意,讀后感和書評,有一定的區別。讀后感相對來說好寫一些,比較開放;而寫書評有固定的模式,引題,破題,作者介紹,邏輯主線,亮點解讀,邏輯主線這幾大要件。 第二種,運用到工作生活中。 有的書屬于工具書,特別適用于用在工作中。簡單的舉個例子,如辦公工具書《人人都能學會的Excel數據分析》、《和秋葉一起學PPT》;也有鍛煉思維的書籍,如《拆掉思維里的墻》;也有教你理財的,如《小狗錢錢》、《從零開始學基金投資》,還有適合你工作的書,適合你專業的書等等。 這類的書,你光寫讀書筆記、書評,效果也不會要,只有加強實操,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最后,正面的回答一下讀書能夠成為厲害的人嗎?學以致用就會,如牛人彭小六,書評大咖鼴鼠的土豆,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但是卻因為會讀書,會運用的自媒體人。 |
|
來自: 昵稱53120115 > 《學習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