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建國 患者,男,30歲,2013-3-7初診,陽痿1年。1年前出現陽痿,而夜間泡足后可稍有緩解,手多汗,口苦,大便調,小便黃,舌質暗紅,苔薄,脈細弦 柴胡20 枳實20 白芍20 甘草20 一劑打粉,每日兩次沖服,每次3克 2013/3/23,自訴藥后效果很好,諸癥均減,陽痿顯減,舌質暗,苔薄膩,脈細弦 柴胡30 枳實30 白芍30 甘草30 一劑打粉間斷沖服 2016-11-16,因陰部多汗而求診,告知服前方數日后,陽痿已愈。 按:四逆散證可視為大柴胡湯的輕證,日本漢方考證派大師森立之先生稱大柴胡湯治療陽痿百試百效,臨床實踐,只要辨證及方證辨證準確,四逆散治療陽痿同樣療效顯著。胡希恕先生即有這方面的認識和經驗,茲附一則胡希恕先生醫案如下: 薛某,男性。38歲,病歷號142785,1965年10月13日初診。患陽萎不舉已兩年,服滋補之品甚多,不見效應。常有胸悶太息,少腹拘攣痛,小便急迫,下肢酸軟,精神不佳,小勞則兩眼發酸,視物昏花,苔白微黃,脈弦細。證屬氣郁血瘀,宗筋失養,治以疏氣行血,與四逆散加味:柴胡12克,白芍12克,枳實12克,生牡蠣15克,生龍骨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棗4枚,川芎6克結果:上藥連進九劑,諸證均減,陽事已舉,但尚不堅。上方加川附子6克、蒼術10克,又服六劑而痊愈。 《傷寒論》第318條: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經方傳真》對此方注解:熱壅氣郁,血行受阻因致四逆。其人或咳者,波及于肺也;或悸者,波及于心也;或小便不利者,波及于腎也;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波及于胃腸也,宜四逆散主之。 基于如此理解,四逆散證的病機,為陽郁不伸。陽痿一癥,臨床醫生從虛證論治的居多,遍用補腎之劑而療效不顯者不在少數,見陽痿就補,并非經典思維,不可限于思維窠臼。查色按脈,先別陰陽,對于表現為陽證的陽痿,應用大柴胡湯或四逆散的機會很多,病機可認為是陽郁不伸所致。 古真思考:仲景書中介紹重點通過脈診判斷太陽病的傳變,臨床如何體會? 版權聲明:本文為北京古真堂原創,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
|
來自: 有你真好c2mu22 > 《胡希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