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1 被稱為第一通氣閾。觀察運動中人們的呼吸變化,從某一個點開始,身體中的乳酸開始積聚在血液中,呼吸隨之發生變化,此時可視為身體達到VT1。隨著訓練強度的增加,VT1出現在呼吸頻率開始增加的時間點上。一個身體狀態達到了VT1的人不能夠持續輕松地交談,不過依然能夠在鍛煉過程中說出一串詞或者語句。 通過在訓練中觀察呼吸的方式,同樣也可以得到VT2,也叫做第二通氣閾。它是一個強度高于VT1的呼吸標記。 在達到VT2的時候,乳酸開始迅速地在血液中積聚,并且需要進行更用力地呼吸。 在這樣一個快速呼吸的頻率狀態下,訓練者無法說話。由于強度增加,訓練的持續時間會逐漸降低。VT2同樣也被稱為“無氧閾”或者“乳酸閾”。 它代表著身體在運動過程中吸入、輸送以及利用氧氣的能力,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心肺適能。 測量最大攝氧量需要借助實驗室相關的專門儀器進行測量統計數據,如訓練過程中吸入氧氣的量和呼出二氧化碳的量。這個測試可以讓個體達到其可以達到訓練強度的極限。此時還可以測量出個體的最大心率。 一個健康狀態下降的人(心血管適應力下降),最大攝氧量的值低于一個健康的人。隨著訓練者對訓練的適應性增強,其最大攝氧量將隨之增加。 這里有一個簡單的圖表大致描述了上面幾種有關運動強度的指標(由弱至強): · 靜止 · VT1 (呼吸頻率增加) · VT2 (上氣不接下氣,高強度) · VO2 max (完全力竭,需要停止) 與一個活躍的健身運動者相比,一個久坐少動的人,在較低的運動強度下便可達到VT1,VT2和最大攝氧量。例如,一個健康狀況(心肺適能)不佳的人,也許通過走路,就可達到其VT1。 相反地,一個有著良好健康狀態,心肺適應性較強的人,會在相對更高的強度下才會達到其VT1。例如,在6英里每小時跑步的狀態下,達到VT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