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么要跑步?跑步,成為當下越來越熱門的一項體育運動。跑步之初,還多人是為了強身健體、釋放壓力,治愈一些疾病,變得更堅強。 但是跑著跑著,發現跑步給予我們的會遠比我們想要的要多,這也是堅持跑步,但給我們的驚喜。跑步,是一場自我的挑戰和突破,它不僅能強健你的體魄,愉悅你的精神,還能讓你更聰明,提升你的情商,你信嗎? 1. 跑步能讓你感到快樂很多時候,當我們感到心情不好的時候,出門跑一小時回來,你會覺得心情舒暢了很多。每一次跑步之后,你都會感覺到更快樂,更平靜,精力也更集中。這是因為跑步之后大腦會更活躍,所以會感覺思維更清晰。 當你跑步的時候,你的大腦會分泌出一種叫內啡肽的物質,它能讓你感到快樂。人心情的好壞與大腦內分泌出來的內啡肽多少相關。當跑步運動達到一定量時,內啡肽的分泌增多,在內腓肽的激發下,人的身心處于輕松愉悅的狀態中。內啡肽因此也被稱為“快樂激素”,它能讓人感到歡愉和滿足,可以幫助人排遣壓力和不快。 發表在《心理醫學》學報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當人們停止跑步兩周,經過情緒測試后發現,他們更沮喪,壓力更大,更易憤怒。所以,如果你一旦停止跑步,那么這些物質都沒法產生,情緒也就會變得低落。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人,幾天不跑步就難受、不開心的原因。 2. 跑步增加你的記憶力美國馬里蘭大學曾經做過這樣一項研究。他們讓一些運動員10天不跑步,然后掃描他們的腦部,發現血液流向海馬體的量減少,而這個區域與學習和記憶能力緊密相關,也和發生老年癡呆癥緊密聯系。 這項研究還發現,停止跑步一段時間,不僅是海馬體的血液供應量減少,而是整個腦袋的血液的供應量都會減少。血液供應量減少意味著你學習的能力會下降,記憶力也會下降。 除此之外,當你停止跑步的時候,你身體也會減少組織蛋白酶的產生,這個物質也與記憶力有關。 3. 跑步能讓你思維更敏捷芬蘭科學家做過這樣一項研究,找到10對男性雙胞胎,讓其中一人每周至少跑2次,而另一人不運動。三年之后,通過掃描腦部,發現每周都跑步的那位腦部灰質區域更發達,而這個區域關系到大腦處理信息的速度。 很顯然,跑步能夠提高腦部活力,包括灰質區域,這可以讓大腦更好的應對壓力和老齡化。因此,如果你停止跑步,你大腦的灰質區域會萎縮,將降低大腦處理信息和思考的能力。 很多作家,比如村上春樹、馮唐,企業大佬,比如扎克伯格、毛大慶、潘石屹、郁亮等,都有喜歡跑步的習慣, 4. 跑步能提高你的認知能力,使你更聰明很多人看來,跑步是一項很簡單的運動,任何人都能參與。只要你穿上跑鞋,邁開腿就好了。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只要邁開腿就會跑了嗎? 其實,跑步是一項需要高認知能力的運動,特別是當你跑得很快或者是越野跑時。2016年,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的研究成果,證實了這一點,該研究報告發表在《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這個科研小組,其中有一名神經科學家,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對22位大學生:11位經常跑步的人、11位不跑步的人(同年齡)進行腦部掃描,監測功能區活動時內部的血氧水平變化,間接地研究腦功能。 他們發現,在靜息狀態下,跑者腦部活動明顯不同于其他人,并且認為這種不同與什么運動方式無關。換句話說就是:跑步能讓你更聰明。 “我們的研究發現,高水平的有氧運動,比如耐力跑,對腦部功能的提高是有益的,特別是復雜的認知能力,比如計劃執行,不同任務之前切換,多種任務同時處理。”亞利桑那大學博士亞歷山大說到,他是亞利桑那大學腦顯像、行為、老齡化實驗室的主管。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堅持跑步的人,到了中年腦部功能依然能維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即使了到老年,也不會下降得特別快,老年癡呆癥的幾率也會大大下降。 5. 跑步能夠提高你的情商,讓你更受歡迎1995年戈爾曼在其《情商》一書中對情商做了這樣的界定:自我意識、自我管理、自我激勵、社會意識、關系管理。高情商的人能正確地認知自己、他人和社會。好的朋友圈層里,你可以順暢表達自己的觀點需求,懂得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從而建立相互滋養的合作共贏。 而愛跑步的人在一起,常常會讓你學會在表達自己的同時,又體諒不同境遇下不同人的想法和能力,對他人有寬容,對自己有約束。 (1)跑步,讓你重新認識自己,提高自我意識 奔跑時,人的思維會處于一種既不是完全飄散,又不是完全集中的狀態,非常接近冥想時大腦的狀態。跑動中的冥想開啟了我們內心的大門,通過與自己對話,詰問自己,從而進一步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肯定自己,就會對自己的選擇越清晰和堅定。 曼德拉說:體育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讓我們用體育的力量去提升學生的情商,提升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2)跑步,讓我們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自我管理即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參與比賽,就會有獲勝與失利,就會有成功和失敗,就會有鮮花掌聲與嘲笑冷落。 在跑步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狀況:馬拉松比賽中,撞墻之后的咬牙堅持;天氣突變,讓我們的跑步計劃泡湯;遇到傷病,不能跑步的痛苦與無奈……愛跑步的人,常常會處在克服和戰勝各種內部困難和外部困難的過程中,也逐漸學會了調控和管理自己的情緒,以平常心對待之,自我激勵,勝不驕敗不餒。 (3)跑步,讓我們學會理解他人、相互鼓勵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曾研究過領袖人物與普通人的差別。他認為,“一名杰出的領袖,所特有的能力之一,就是設身處地理解他人的能力。” 在跑步過程中,除了水平的高低,大家都是一樣的,都要學著尋找自己跑步的節奏,跑一場馬拉松比賽,都要堅持跑下42.195公里,才能嘗到沖過終點的喜悅感。你會逐漸理解到,跑步能力達到一定水平,需要循序漸進,對于入門的小白,你會給予他們鼓勵;對于比賽中咬牙堅持的跑友,你會由衷地為他們加油鼓勁…… 很多不喜歡說話的人,在接觸跑步,特別是再加入一個跑團之后,更愿意跟他人交流,從日常跑步到比賽感受,跑步會打開一個人的話匣子,讓你更愿意表達自我。在跑友組成的大家庭里,學會了體諒與寬容,理解與互讓,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個人能力也得以增長。 (4)跑步能提高你的毅力,讓你更堅強 在長跑比賽里,什么因素最關鍵?意大利帕多瓦大學的心理學家恩里克·魯巴特利博士在研究發現,決定長跑比賽成績的最關鍵因素,并不是沖刺階段的咬牙堅持,而是漫長的途中跑。任何人在這一階段都要面對持續的不適甚至痛苦,只有那些毅力堅強的人才能堅持下來。 “特質情商”衡量的正是一個人處理自身負面情緒的能力,“特質情商”高的人往往比較樂觀和自信,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克服生理上的不適感,堅持跑下去。 換句話說,會跑步的人,情商往往很高。他的之一研究論文發表在2018年7月1日出版的《個性與個體差異》(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雜志上。 所以,如果你壓力過大,情緒低落,記憶力退化,思維遲鈍,注意力下降,或者不愿意與他人交流,那么開始跑步吧!你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賽事組委會合作: makongduoren002(微信號) 文章合你心意的話,點個贊或轉發一下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