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藥對常作為方藥的核心或主要單元應用于臨床。 白芍具有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等多種功效,臨床常與許多藥物配對組成方劑,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科疾病,現將白芍與桂枝、柴胡、甘草、龜甲、當歸5對常用藥對介紹如下: 1、白芍與桂枝 白芍能養血斂陰和營,桂枝以通陽發汗解肌,,二者配伍既有相輔相成的調和營衛的相使關系,又有相反相成、相互制約的相畏關系。白芍養血斂汗,使桂枝發汗而不傷陰,桂枝通陽使白芍斂陰而營陰不滯。白芍、桂枝這種配伍關系,形成了桂枝湯,桂枝加葛根湯,小建中湯等著名經方。兩藥劑量的比例關系至關重要。桂枝湯用于外感風寒表虛證,,方中桂枝疏散風寒,解肌發表為主,白芍斂陰和營為輔,二者劑量為1:1,常用量以12g為宜;小建中湯用于中陽虛寒所致的腹痛,方中的白芍合甘草酸甘化陰、緩急止痛為主,桂枝溫經通陽為輔,故二者劑量為2:1,常用量白芍24g,桂枝12g為宜;桂枝加葛根湯用于頸椎病寒濕痹痛,方中白芍配葛根緩急止痛為主,白芍常用量40g,桂枝溫經散寒,常用量10g,白芍與桂枝二者用量比例為4:1。 2、白芍與柴胡 白芍養陰柔肝,柴胡疏肝解郁,二藥相合,共奏疏達肝氣,養血柔肝之功。白芍與柴胡配伍,亦具有相反相成的配伍關系,白芍養血斂陰可防柴胡疏散太過而劫肝陰,柴胡和解疏散,可防白芍酸寒斂陰太過而致肝氣郁結。既能疏散肝郁相須為伍,又可相互輔佐,取長補短,二藥相配形成逍遙散、柴胡疏肝散、大柴胡湯等方。在應用以柴胡、白芍配對為主的方劑中,主要是通過改變配伍而改變方劑的功用。逍遙散常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婦科疾病,這些病的主要病機是肝郁、脾虛、挾瘀,故在用柴胡、白芍、的基礎上加白術、茯苓、黃芪健脾化濕;加當歸、川芎、丹參以化瘀、活血、軟堅。全方共奏疏肝、健脾、化瘀、養肝之功。大柴胡湯常用于肝膽系的炎癥及感染,其病機為肝膽氣郁,濕熱內阻,故在應用柴胡、白芍疏肝的基礎上重用大黃、蒲公英、金錢草、茵陳,共奏疏肝、清利濕熱、解毒之功。柴胡疏肝散常用于肝胃不和為主證的慢性胃腸道炎癥,其主要病機是肝氣郁結,克伐脾胃,肝胃之氣雙逆。治當在柴胡、白芍疏肝的基礎上加用和胃降氣之品,如枳殼、陳皮、香附等。 3、白芍與甘草 白芍與甘草兩藥均有較強的緩急止痛作用,白芍味酸,甘草味甘,酸甘化陰,故對陰血虧虛所致的內臟平滑肌及骨骼肌的痙攣疼痛有顯著緩解作用,以該藥對為核心,可組成芍藥甘草湯、小建中湯、真人養臟湯等方劑。白芍、甘草酸甘化陰,其性偏寒。芍藥甘草湯用于陰血不足所致胃脘拘急疼痛,如萎縮性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所致胃液分泌不足的胃陰虛證。應用該方一定要注意白芍與甘草的比例,一般為3:1,常用量白芍30g,甘草10g;二是根據寒熱偏性,分別秉用炙甘草和生甘草。小建中湯亦取芍、甘緩急止痛之功效,適用于中陽虛寒,以防白芍酸寒斂陰傷陽,故加用桂枝,以溫經通陽散寒,以防白芍酸寒斂陰傷陽。真人養臟湯用于瀉痢日久、滑脫不禁,腹中拒急疼痛,方中白芍、甘草緩急止痛,但真人養臟湯的痛瀉,由于脾腎陽虛、下元不固,故以人參、白術、肉桂溫陽益氣以治本,罌粟殼、訶子澀腸止瀉以及白芍、甘草緩急止痛以治標,故白芍、甘草的應用當以辨證為立方之本。 4、白芍與龜甲 白芍斂陰泄熱柔肝,龜甲滋陰潛陽柔肝,二者相伍,共奏斂陰潛陽、柔肝息風之功效。陰虛陽亢屬本虛標實證,陰虛為本,陽亢為標,白芍斂陰養血以治本,龜甲育陰潛陽,既協助白芍育陰,又能鎮潛亢奮之陽,故龜、芍藥對實為標本兼治的相使關系。臨床多用于腎陰虧、風陽上擾之證。陰虛陽亢之證病因病機復雜,如鎮肝息風湯、大定風珠和虎潛丸,都是以龜甲、白芍為核心的育陰潛陽方劑,然其功效有所不同。鎮肝息風湯用于肝腎陰虛,風陽上擾,氣血逆亂于上的病證,故以代赭石、生龍骨生牡蠣配合龜甲加強鎮肝息風之力,適用于中風諸證;大定風珠用于溫熱病熱邪久羈,熱灼真陰,虛火內動,以致筋脈失養而動風,其主要作用就是滋陰息風,故在應用龜甲、鱉甲潛陽息風的基礎上,重用生地、阿膠、火麻仁、五味子、麥冬、雞子黃等配白芍滋陰補液、濡養筋脈,以奏滋陰息風之效;虎潛丸用于肝腎陰虛、筋脈失養所致之痿證,在應用知母、黃柏、熟地配合白芍滋陰瀉火的基礎上,應用虎骨、鎖陽配合龜甲補腎填精、強筋壯骨,治療肝腎陰虛所致痿證。 5、白芍配當歸 白芍與當歸均有補血、柔肝、止痛的作用,二藥相合,可謂相輔相成的相須關系,然而白芍與當歸配伍,尚有相反相成、優勢互補的配伍關系。白芍養陰,當歸養血,二藥合用陰血共補,另外白芍性靜而主守,當歸性動而主走,養血斂陰而不至于血滯,行血活血而不至于動血劫陰,二藥相合,補偏救弊,相反而又相成。由于白芍其性寒涼,酸斂的藥性較為突出,以白芍和當歸為配伍的方劑,如逍遙散、芍藥湯和溫經湯,當歸對白芍補偏救弊,作用遠大其合力增效作用,逍遙散以柴胡、白芍疏肝解郁,而當歸的補血可療肝郁所致的陰血暗耗,當歸的活血又可療肝郁氣滯所致的血瘀;芍藥湯以白芍為君,調和氣血以治下痢、腹痛里急后重,當歸和營行血,血行則便膿自愈;溫經湯溫經散寒,養血祛瘀,白芍能養血育陰,但其寒涼酸斂之性對沖任虛寒顯然不利,加當歸的溫經活血、補偏救弊,又合力增效。 |
|
來自: 昵稱30640555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