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無為而無不為,不爭而天下莫能與之爭。 世上之事,爭權斗利, 如權、如錢、如色,如貪欲,何去何爭,何必苦求,無欲無求品自高,大道自然人自強! 掣肘的典故: 宓子賤(孔子的弟子,名不齊,字子賤)治理亶父(魯國地名),擔心魯君聽信小人而使自己的政治主張得不到推行,將辭別而去時,請求與魯君平素親近的兩名官吏,跟他自己同去。到達亶父,城里的官員都來參拜。宓子賤命令兩個官員做記錄。官員剛剛記錄,宓子賤在旁時常拉扯他們的胳膊肘,官員記錄不好,于是宓子賤對此很生氣。官員對此不安,請求辭職回去。宓子賤說:“你們記錄得不好,你們趕緊回去吧!”兩位官員回去,秉報魯君說:“無法替宓子賤作書記工作。”魯君問:“什么緣故?”官員答道:“宓子命令為臣記錄,又時常牽引為臣的肘部,記錄不好(他)又很憤怒,官員都取笑宓子。這是導致我們二人要辭別而離開(他)的原因啊。”魯君長長地嘆息道:“宓子是以此規勸我的過失啊。我擾亂宓子的工作,而令宓子不能夠推行他的政治主張和思想,必定屢次了。如果不是你們兩人,我幾乎犯錯誤。”于是打發親信,到亶父去傳達旨意,告訴宓子賤說:“從現在開始,亶父不是我國君所管,歸你管了。凡是有利于亶父的治理辦法,你自己決定實施吧。 隋唐時期,隋煬帝親自帶兵,三征高麗,損兵折將,引發內亂,江山短命;唐太宗以盛世雄兵東征高麗,坐困東贏小夷,均不能全勝。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后代有個庸碌無能的唐高宗李治,卻成功征服了高麗,而李治唯獨沒有御駕親征的王。英明之主親征而敗,庸碌之輩,放權反勝。這里面到底蘊藏著什么玄機? 軍隊何以無往而不勝?不僅僅組織系統的嚴密性,更是責權利統一的體系,師長干師長的事,連長干連長的活,可以說人民軍隊是管理最成功的企業。對領導者而言,如果不能發揮團隊和部屬的職能作用,干預過多,爭權奪利,總是對基層掣肘,干預插手,一桿子捅到底,甚至大包大攬,所有權責向上聚集,所有問題向下擴散,出了問題不承擔向下推責,甚至導致各級職能作用難以發揮,不知道誰管誰,不知道聽誰的,不知道誰擔當,組織系統、管理體系必然難以有效發揮,部屬基層反而沒有效率,失去創造性、主動性和自主性。 老子《道德經》的大道至理,天道、地道、人道之自然法則,何以無為而治?有些道理實在令人品味,親為反而無為,無為反而有為?何樂而不為?概言之,有所為有所不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