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考官出上聯: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神童巧對下聯,被封為秀才文/昔年侃歷史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的基本規則簡單,限制少,成為了一個能夠讓各類人都登上的大舞臺。普通百姓,文人官員,皇帝王侯,只要擁有基本的對聯常識,沒有誰會受到限制。因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借對聯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想法,可消遣,可切磋,也由此誕生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歷史上有很多有名的大才子,年紀還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給會吟詩作對,常常語出驚人,往往被人們稱為“神童”。比如明朝時期的李東陽,才4歲左右就去面見皇帝了;“神童”考核的時候,皇帝出了一個上聯:“螃蟹渾身甲胄。”他想也沒有想,對出了經典下聯:“蜘蛛滿腹經綸。”令皇帝另眼相看。 我們今天的主人公也是一個“神童”。他小小年紀,就通過與主考官對對聯,讓主考官和眾考生非常佩服。主考官出上聯: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神童巧對下聯,被封為秀才。 那天下著大雨,他是被他爹背著到考場的。雖然他才高,但是畢竟只是個孩子,人短腿更短。也正是因為這樣,主考官看到他們父子的時候,還以為是來看熱鬧的呢,差點沒有把他們倆轟出去。知道要考試的人是個小孩子后,主考官有點不信,就想先出個上聯考一考他,上聯:“爐捧胸前暖”。 神童想都沒想,就說:“風吹背后涼。”這個下聯不僅對仗工整,還指出了用手爐取暖的不足之處,對得很妙。主考官聽了,只覺得不能把他當做一般小孩子來看待,于是出了一個很有難度的上聯:“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為什么說這個上聯又難度呢?上聯前半句是實景,蓮藕就是長在泥里的嘛;后半句就將蓮藕比作了玉管,還將其擬人化——通地理的,大多是飽讀之士。運用了修辭手法,又不讓人覺得刻意,是很妙的一個上聯。那么下聯就不是那么好對的了。 但是這并沒有難倒我們的主人公,神童只是略想了一下與蓮藕有關的事物,對道:“荷出水面,朱筆點天文。”前半句也是寫的實景,后半句將荷花還沒有綻放的花苞比作朱筆,“點”字也是擬人的手法——這個下聯,對得很巧妙,選了與蓮藕相關聯的植物,增加了上下聯之間的聯系,可以說是非常經典的下聯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