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的基本規則簡單,限制少,成為了一個能夠讓各類人都登上的大舞臺。普通百姓,文人官員,皇帝王侯,只要擁有基本的對聯常識,沒有誰會受到限制。因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借對聯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想法,可消遣,可切磋,也由此誕生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歷史上有很多有名的大才子,他們大多天資聰穎,小時候也多被稱為“神童”。比如生活在明朝的李東陽,就是一個神童。當時“神童”這個名號還是要考核的。皇帝考核之后,又有一個老翰林學士登門拜訪,想要見一見神童的“神”。他出上聯:“李東陽氣暖。” ?這個上聯并不簡單,意思是李樹的東邊,太陽照射,比較溫暖;但同時,包含了李東陽的名字,難度還是相當大的。但是小神童立刻對出:“柳下惠風和。”說的是柳樹之下,風很溫和地吹著;同時包含了一個名字:柳下惠。老翰林因此對他是刮目相看。 其實,所有的人都是這樣,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就需要展現出自己的才華和能力才行。對于文人來說,最方便也最有意思的,無疑是用對聯來測試了。我們今天的主人公之一,也是一位神童。另一個主人公,就是不服他神童之名,來測試他的人了——一個縣官。 這個縣官上任的時候,就聽說過,這里有一個神童,不僅特別喜歡看書,還特別擅長對對聯。我們知道,其實讀書最重要的就是能將書本里的知識融匯貫通,能夠運用到我們的生活當中。不然,那就叫“死讀書”了。所以一個小孩喜歡讀書沒有什么、但是如果擅長對對聯,這說明他確實聰明。 但是能不能稱為“神童”呢?縣官覺得,還得自己出馬,試他一試。于是他換了裝扮,找到神童,表示想要和神童切磋一下。這本來就不是什么大事,神童很容易就答應了。 縣官想了想,說:“新姜哪有老姜辣?”這其實就是一個反問句,新姜確實是沒有老姜辣的;這里這么說,其實是把神童比作新姜,把他自己比作老姜,說神童不如自己。 神童想都沒想,下聯脫口而出:“老筍不如新筍尖。”這個下聯把縣官比作老筍,把神童比作新筍,“尖”我們可以理解成出類拔萃,可以稱為“經典”了。雖然這個下聯重復了“老”和“新”,但是在這個環境里,這樣對才是最合適的,因為它也是一句回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