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有摧毀蒙古入侵者艦隊的神風的紙本墨畫,由菊池容齋于1847年作。 1192年,武家首領源賴朝被封為征夷大將軍,創建鐮倉幕府,并展開幕府統治,開始日本600多年的幕府時代。源賴朝過世后,其妻子的娘家北條氏實力擴大,開始操縱、暗殺或廢立之后的繼位者,幕府大權旁落執權的北條氏得宗家之手。承久之亂后,北條氏的合議制執權政治達于全盛。1232年(貞永元年),北條泰時制訂法典《御成敗式目》(又稱《貞永式目》)。該法典最初僅適用于武家內部,后來適用于全國。1274年(文永十一年)與1281年(弘安四年),蒙元兩次侵日都未能成功,而戰后受貨幣經濟影響,無法恩賞抗元兵,導致御家人的貧困與御家人制度的解體。北條氏實行一族獨裁,加深御家人和非御家人武士的反感,地方武士和農民積極進行反幕活動,幕府由盛轉衰。后醍醐天皇乘機發動正中之變與元弘之變,倒幕號召得到各地武士響應。1333年5月新田義貞攻陷鐮倉,北條氏控制的鐮倉幕府滅亡。 后醍醐天皇掌握大權以后,并沒有滿足武士層次結構的期望。大軍閥足利尊氏成為所有武士的代表,于1336年攻陷京都,扶持兩統迭立中的持明院統光明天皇即位。大覺寺統的后醍醐天皇把持著日本皇室的三神器逃到吉野山中,堅持自己才是正統,足利尊氏則在京都創建室町幕府,于是出現京都(北朝)和吉野(南朝)兩個對立的朝廷。南北朝的征戰持續將近60年,1392年,足利義滿逼南朝的后龜山天皇讓位,由室町幕府擁立的北朝后小松天皇成為天皇,也終止長達57年的南北朝時期。1401年,室町幕府第三任將軍足利義滿為了經濟利益和抗衡天皇而向明朝朝貢,明廷遂封其為“日本國王”,但幕府于7年后與明朝斷交。 姫路城 室町幕府末期(1467年)發生應仁之亂,標志著日本進入長達148年的戰國時代。 1573年,大名織田信長,亦是當時最強悍的諸侯,攻下室町幕府所在地二條御所,將足利義昭流放到河內國,室町幕府滅亡,日本進入安土桃山時代(1573年至1603年)。 1582年,織田信長因家臣明智光秀發動兵變而被害。信長重臣羽柴秀吉繼承其勢力,繼續進行統一日本的戰爭。1586年,秀吉受賜姓豐臣氏并就任太政大臣與關白的官職,并于1590年擊敗北條氏統一全日本,隔年秀吉將關白一職讓與過繼來的養子豐臣秀次,自稱太閣,以世襲的方式宣示豐臣政權的穩定。秀吉統率大部分的大名諸侯,自1592年起發動文祿?慶長之役,攻打朝鮮。 1593年6月,日本因海戰失利,無法補給,加上朝鮮瘟疫流行,為保朝鮮南部四道的戰果,遂派使節隨同明使沈惟敬到北京議和,其間談判使者石星、沈惟敬與小西行長合謀欺瞞蒙混中日雙方,使得明朝在冊封秀吉為日本國王時態度輕慢。9月,明朝賜封的使者抵達日本,豐臣秀吉因朝鮮王子不前來答謝而頓感大怒,拒絕受封,下令驅逐明朝使節,并將小西行長治罪,再次發兵攻打朝鮮。 1598年7月,豐臣秀吉在伏見城過世,日方于當年逐漸撤出朝鮮結束戰爭。 1600年,封地在關東地方的大名德川家康獲取關原之戰的勝利,基本上獲得全國軍、政上的優勢。 1603年,家康被任命為征夷大將軍,開創江戶幕府。 1615年,德川家康在大坂之役中完全消滅豐臣氏的勢力,實現了日本的統一,江戶幕府也成為日本實際上的統治者。江戶幕府實行日本獨特的封建體制“幕藩制”,將社會分為士農工商四個階級及穢多、非人等賤民,基本上階級間的流動受到限制。在幕藩制之下,各藩領國在經濟上依賴中央政府的市場進行交易,幕府憑借經濟上優勢確保其統治權;但隨著后期商品經濟的高度發展,藩際貿易大大減少各領國對中央的依附性,各藩表現出明顯的獨立傾向,瓦解了幕藩體制的政治基礎。 1543年,一艘葡萄牙船漂流到鹿兒島的種子島。時日本正值戰國紛擾,葡萄牙人將歐式火槍傳入日本,基督教也在這時進入日本。然而,傳教活動與發達的貿易逐漸威脅到江戶幕府的統治,于是幕府在1641年把荷蘭商館遷移到長崎的出島,奉行保護主義(鎖國),這段期間日本只容許荷蘭和中國的商人來日貿易。在奉行保護主義的200多年間,荷蘭商人通過與日經商傳入蘭學,蘭學因而在日本生根發芽[49][50]。1854年美國海軍準將馬休·佩里率領黑船艦隊駛抵江戶附近的浦賀,迫使日本開港通商,才一改日本的貿易保護主義作風。江戶幕府末年暴動頻繁,幕藩體制搖搖欲墜,在西南四藩(薩摩、長州、土佐、肥前)為主的維新志士帶領下,一場全國性的倒幕尊皇運動正式開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