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過一次就診經歷,簡言之,就是最尋常的小病。作為學醫十余載的小醫生,本來是司空見慣,但是一旦疾病發生在自己身上,還真就不那么簡單了,一周跑去咨詢專科醫生好幾次,心里總是戰戰兢兢,唯恐后患無窮……體會了一下當病人的感覺,也深知患病之不易,所以醫患多體諒,且行且珍惜。心臟神經官能癥 也可以說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小病”,相比那些此起彼伏、反復發作的心臟病“重災區”疾病,心臟神經官能癥在心內科似乎顯得有些“微不足道”。正因為如此,也常易被臨床醫生忽視。實際上,無論是從患者本身苦惱的癥狀,雙心醫學的角度,以及心血管的二級預防,我們都需要對本病有足夠的關注。 這一部分病人,常表現為心慌、胸悶、氣短、胸痛等癥狀,跑遍各大醫院,做了全面系統的檢查,結論通常是無任何器質性病變,考慮:心臟神經官能癥。 它是什么樣的疾病心臟神經官能癥,多見于年輕患者,尤其是白領階層,以女性居多。它的主要特點是:心臟本身并不存在器質性病變,而是由于心臟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所致。那么什么是神經功能紊亂呢?有人說是不是得精神病了?大家在此請注意區分神經和精神的概念,不排除本病與精神因素有關,但多數還未達到“精神病”的層面,關注的同時,請您不要過分緊張。 為什么會得這種病本病的發病原因可以有多方面因素,甚至有些患者由于缺乏對心臟病的認識,對某些生理性心血管功能改變,如“生理性雜音”、“竇性心律不齊”等發生誤解,也被錯誤地診斷為“心臟病”。 更多的時候,心臟神經官能癥發病于長期存在的各種情緒、心理問題或突發的心理應激反應,尤其是現代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使青年人群成為主要的患病人群。這些心理因素導致的神經功能紊亂可能會波及全身植物神經,而心臟神經官能癥只是全身植物神經紊亂在心臟的表現,患者還有很多難以用“心臟病”來解釋的其他癥狀,也被歸于此類。 此外,當體力活動較少,腦力勞動較多,同時又缺乏鍛煉,吸煙、熬夜、飲濃茶或咖啡引起心臟搏動較為強烈或過早搏動,也可導致患者過分注意心臟而產生心臟神經官能癥的癥狀。 心臟神經癥的特點心臟神經官能癥癥狀繁多,反復易變,但陽性體征很少,常以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為主要表現。一般常見心悸、胸痛、胸悶、呼吸不暢、乏力、頭暈、失眠、多夢、焦慮等癥狀,通常具有以下特點: 1.主訴與客觀檢查不相符: 病人自覺心慌,甚至惶惶不可終日,但是24小時動態心電圖常無明顯心律失常。輕微活動即感氣短、呼吸不暢,但彩超卻顯示心收縮舒張功能良好。 2.癥狀繁多呈現多系統特點: 既有心血管癥狀如胸悶、氣急、胸痛等癥狀,也大量出現其他系統癥狀,涉及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很難用單純的心臟病來解釋,常有心臟病癥狀伴隨失眠、腹脹、尿急、多尿、出汗、手抖、手足麻木、不能久處封閉環境等。 3.患者常常顧慮重重: 既擔心查不出疾病,感覺患了心臟病遲早要出危險;又擔心做相關檢查不安全;最擔心藥物不良反應,對各種藥物說明書反復研究。 如何治療首先,心臟神經官能癥初期只是植物神經功能性的紊亂,可以理解為心臟這個發動機暫時的信號不良,本身并無什么問題。因此患者需要有信心,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就可以達到良好治療效果。建議您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規律作息,多參加一些娛樂活動,讓自己時刻保持愉悅的身心。飲食以清淡為宜,多進食蔬菜水果等,盡量減少攝入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如此堅持一段時間,身體便可恢復如初。 對于一些癥狀明顯的患者,已經影響了生活質量,這部分患者就需要及時就醫咨詢了,一方面排除是否患有其他疾患,另一方面采納一些醫生的建議,或者配合以中西醫結合的藥物治療,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也會取得良好治療效果。 此外,有一部分癥狀嚴重的患者,根據患者的癥狀,醫生可能會給予一些抗焦慮、抑郁的藥物,或者建議就診于安定醫院進行心理咨詢,而對于后者,部分患者可能會有排斥心理。事實上,雙心醫學(心臟和心理)是日益受關注的醫療模式,我們只是尋找診療疾病、盡快康復的最佳途徑,積極配合醫生,康復指日可待! 撰稿:于美麗 徐浩 專 家 簡 介徐浩,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心血管研究所副所長,西苑醫院心血管一科主任,兼任世界中聯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循證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委,活血化瘀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常委等職務。入選第三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榮獲百 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高血壓、心衰、早搏、心動過緩、陣發房顫、心肌炎后遺癥、高脂血癥、動脈硬化斑塊、心臟神經官能癥等;失眠、頭痛、眩暈、咳喘、胃痛、便秘、自汗盜汗等內科雜病癥及亞健康狀態的中藥調理。 |
|
來自: clyuanclyuan > 《健康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