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元宵節,元春和眾位姐妹們做燈謎應景,其他姐妹們做的,就不多說了,單說元春做的,“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賈政一猜就知道是炮仗(爆竹),他心里想著,“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響而散之物?!本筒顩]說出來,這東西不吉利,后來再看其他人作的,更覺傷心,什么算盤風箏海燈的,沒一個是好兆頭。 其他人的好不好,關系不大,但是元春在賈府的影響力非同一般,她是賈府的靠山,她的人生象爆竹一樣炸沒了,賈府也會跟著完蛋。 元春的一生,其實就是個爆竹。她少年時帶著振興家族的重任入宮,后來得寵,給家族帶來了一定的榮耀,可惜壽命不長,命喪黃泉。(脂批認為元春才得僥幸,奈壽不長,可悲哉。)正如爆竹,響聲大,卻不長久,一響即散。 而王熙鳳所作的聾子放炮仗的笑話,大致是說過正月半(元宵),一個人扛著一個房子大的炮竹往城外頭放去,引了上萬的人瞧。有一個性急的人等不著,便偷著拿香火點著了。只聽噗哧一聲,眾人哄然一笑,都散了。這抬炮仗的人抱怨賣炮仗的人焊的不結實,怎么沒等放就散了?湘云問難道他本人沒聽見響?鳳姐笑道:這本人是個聾子。 同樣是元宵,同樣是與炮仗有關,說沒有聯系,那肯定是瞧不起曹老先生的水平了。元春做的燈謎就是她自己,而王熙鳳講的笑話,其實也正是賈府當時的寫照。那個超級大炮仗,可不就象宮中的貴妃娘娘,引了上萬的人瞧,可不就是省親時的陣仗,性急的偷偷點火的,可不就是競爭對手嗎?元春正如炮仗,還沒來得及發出轟天巨響就噗哧一聲,她還沒來得及給賈府更多的榮耀就已經不行了。而抬著炮仗的那個聾子呢?其實就是賈府眾人。賈府上下人等,還等著把大炮仗放個大響,沒想到已經消散了,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 早在省親時,元春就說過,宮里是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回一次家,也不知多早晚才來。事實上后來她再也沒有出過宮,哪怕就是在錦繡輝煌的大觀園,她也沒待到一天,不過是晚上七八點到凌晨一兩點就回宮。她的生存狀態其實很糟糕,宮禁禮法森嚴,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連父親都得隔簾問安,更別提寶玉這個兄弟得有旨傳才能見面。她不能干政,她還有很多競爭對手,她還得受禮法限制,雖然限制的不止元春一人,更是后宮三千。對于皇家來說,元春不過后宮一女子,不過就是個妾室而已,元春雖為貴妃(妃?)同樣是沒有什么特權的,所以她才說“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钡菍Z府來說,元春是依靠,是吸引人們圍觀的聾子手里的大炮仗,可惜一下子就散了。 賈府的人們,全是聾子?兩府男人從上到下,大多都不讀書,不上進,聲色犬馬,女人呢,大多勾心斗角,吃喝玩樂,不思將來。雖有秦可卿遺言勸諫,但是實施起來難度不亞于上天,王熙鳳是個精明人,但是她只是個拿鑰匙的,不負責總體規劃,能撈就撈,能過一天是一天,賈政是個清醒的,可惜不善于打理俗務,也只是安慰自己賈家還不至于怎樣怎樣,探春是個清醒的,可惜是個未出閣的姑娘,林黛玉和薛寶釵也是清醒的,但是完全說不上話,至于其他的人,基本都在混吃等死,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睡大覺,眼睛耳朵都成了擺設。 笑話的結局是什么?王熙鳳一句話講完了,到了第二日是十六,年也完了,節也完了,我看著人忙著收東西還鬧不清,那里還知道底下的事了。是啊,炮竹都放了,還等什么呢,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對賈府而言,正是盛極而衰后,家亡人散各奔騰的樣子。(宛如清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