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 一年之際在于春,但春季的養生卻和秋冬季節有所不同。 春季陽氣始生,氣血漸趨于表,毛孔初開,血氣稍減。再加上春季氣溫上升,雨水充沛。 春節過后,我們應該如何養生呢? 一、“春捂”有必要 中國有一句養生諺語叫“春捂秋凍”。由于初春氣候多變,乍暖還寒,早晚溫差較大,且常有寒潮來襲,加上此時人體代謝功能較弱,不能迅速調節體溫,對外界適應抵抗能力較弱,如果衣著單薄,極易受風寒。“春季”要特別重視對頭、腳、頸、手這些部位的保暖,不要很快就摘掉帽子,取下圍巾、口罩,脫掉厚襪及手套,否則很容易降低身體免疫力,導致疾病入侵。 二、“春困”需滋陰 春季氣候逐漸轉暖,但很對人卻會感到困倦疲乏、昏昏欲睡,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春困”。形成“春困”的原因不是由于睡眠不夠,而是春季氣候轉暖后,體表毛細血管舒展,末梢血供增多,器官組織負荷加重,因此大腦血供相應減少,腦組織供氧不足,從而就會出現困倦、疲乏、嗜睡等現象。所以,犯“春困”者需養肝滋陰。調節情緒,使肝氣順達,氣血調暢,保證睡眠,早臥早起。犯困時,可適當做頭部按摩緩解癥狀。 三、飲食調補有方 春天新陳代謝旺盛,飲食應當以富含營養為原則。考慮到春氣升發,食物養肝也很重要。一般說來可多食豆腐、雞肉、瘦豬肉、魚類、蛋類、花生、黑芝麻、山藥、紅棗、核桃、銀耳等富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品以改善體質,充沛體力。 四、適當春練好愜意
春天是萬木爭榮的季節,人亦應隨春生之勢而動。我們經常說春季踏青,出去走走,做一些緩和的運動,例如放風箏、散步、慢跑、打太極等運動,這些對養生是非常有好處的。春季運動也不宜運動到大汗淋漓,氣喘吁吁的樣子,這樣會消耗陽氣,對養生是很不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