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熱播的《老中醫》里,孟河名醫翁泉海,面對牢獄之災,始終堅信“診斷無誤,用藥無誤”的自信,是源自對祖國5000年中醫傳承。 案件審判結束,當庭釋放,卻“我為逝者喊冤”,是源自醫療工作者對生命的敬畏。 才有了后面資深中醫吳雪初所說:“他沒用黃芪人參鹿茸這種大方,而是用補中益氣方,這種小方子采用溫陽法四兩撥千斤……也許就能起死回生。” 想想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患者本著 “便宜無好貨,好貨不便宜”的想法,人參、鹿茸、冬蟲夏草、靈芝等等,一口把所有名貴藥材往肚子里塞。 “其實不然。”張幼玲老中醫講:“治病,是因人而治,而非因材而治。有些疾病,久病成虛,五臟虧虛了,不受補,承受不了那么大的藥力,反而適得其反了。” 前不久,張幼玲老中醫曾經的一位病患,來找張老為家人開方。就說道:“第一次找張老看男科病,只開了幾天的中藥方,復診時卻給我來了差不多一個月的中藥,當時就想被套路了。可結果呢,我的身體反應我知道。打那起,看中醫,我只找張幼玲。” 張幼玲老中醫講:“每個中醫,都有自己的看病原則和理論,慢慢傳承下來,這形成了醫派,孟河醫派也一樣。重要的是,博取眾長,不要有門戶醫派偏見,取他人之所長,補自己之所短,才能因人而治,而不是照本宣科使用中藥材。” 深入了解孟河醫派的傳承,會發現,在那個“傳男不傳女,傳內補傳外”的年代,孟河醫派采取“中醫聯姻、秘方互補”的形式,在實踐和傳承祖國醫學,張幼玲老中醫表示,這才是醫者大家風范。 |
|
來自: 昵稱6220759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