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學醫不讀黃元御,五行生克迷蹤趣。就是說黃元御對五行的理解是歷代醫家最透徹,最準確的。 【黃元御,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載,號研農,別號玉楸子。清代著名醫學家,尊經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國醫學理論,對后世醫家影響深遠,被譽為“一代宗師”。】 你一個學醫的人要是不讀黃元御的書,你就搞不懂五行。 等會兒,五行是什么? 我們現在來普及中醫知識,有個很大的障礙是它太抽象,很是不容易理解,陰陽啊,五行啊,經絡啊,都不知道在說什么。 中醫和中國古老的著作《易經》有著很深的關系,不過這部堪稱中華文明總根的經典也有一個毛病。孔子評價說:其失者,賊。學了易經容易讓人變得賊頭賊腦的。后世兩千年中不乏有這樣一些神棍,穿個道袍子,拿個鵝毛扇,神神叨叨,裝腔作勢。不僅使“陰陽”、“五行”遭人誤解,也連帶使中醫背上了“迷信”的惡名。 其實,你只要樸素一點去了解陰陽五行,把它們當成一些符號,就會發現,這些東西都很簡單。 中醫認為,人體中存在著一股“氣”,你看中醫書、聽中醫說話,不斷地聽到“陽氣”、“元氣”、“真陽”、“真元”等等,叫法不一樣,都是這一個東西。這股氣旺盛,人就活得健康,活得精彩;這股氣衰弱,人就生病,衰弱到一定程度,人就會死。 中醫所研究的,說到最簡化,就是陽氣在臟腑、經絡中運行的規律。人生病了,就是這個規律紊亂了,醫生的工作,就是把紊亂的規律重新調理過來。所謂不同的病,只是紊亂的方式方向不同而已。 正常的規律應該是什么樣?宗師黃元御把陰陽五行和五臟的關系畫了個圖,是一個圓圈。要說明的是,嚴格來講這個圓圈不是黃元御的原創,《黃帝內經》和《傷寒論》里面都說的是這個意思,只不過黃元御把它整理出來,更形象化了而已。 注意,中醫的五臟不是解剖上看到的臟器,而是一些符號,代表的是人體中的一些功能。五行在中醫里,你可以認為它是五臟的另一個名字,它們代表的意義是完全一樣的。 舉例來說,這里的“心”,并不是我們看到的那個蹦蹦跳的心臟,而是一個符號。代表的內容,如果硬要用西醫的系統來解釋的話,中醫的心更多的是代表神經系統,心腦血管也涉及一部分,但不全是。這個系統還可以用火這個符號來表示,心就是火,火就是心,沒有區別。 理解了這個,我們就可以來研究一下陽氣的運行了。 水對應腎,代表的是滋養。木代表的是生長,在五臟中,肝主生發,所以屬木。腎水屬陰極,陰極陽生,陽氣從腎開始生發出來,向上升,越升越溫,生發的能力越強,就生成了肝木,這就是水生木。也就是說,腎水之氣往上走,滋養肝木,木氣才能發展,它發展的方向也是上升,跟樹一樣。 木氣持續上升,越來越熱,升到了頂部,就是心了。木生火,火配五臟是心,在這里人的陽氣達到了頂峰,“陽極陰生”,這時候陽氣就開始收斂,越來越往下,越來越收斂,越來越涼,生成肺金;肺金之氣繼續下降,積涼成寒,生成腎水。水再往上升,形成一個循環的圈。 在這個圈中間,有一個樞紐,就是土。土分胃土與脾土,胃土主生陰,主下降,火氣之所以下降,就是胃土帶動的;脾土生陽,主上升,水氣之所以上升,就是脾土帶動的。 五臟在這個圈上的位置,心在上,腎在下,肝在左,肺在右,這叫做四象,土在中間。四象還對應四季,肝對應春季,心對于夏季,肺代表秋季,腎代表冬季。有句話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你也可以把這個氣機循環的過程看成自然界的水循環去理解。在腎的時候是液態的地下水,水向上運行滋潤花草樹木,成為樹木的汁液,促使其生長,這就是肝,樹汁蒸發變成水蒸氣,凝聚成云,就是心火,心火是氣態的水,水蒸氣遇冷變成雨,就是肺,雨滲透到地下還原成地下水,還回到腎。 要注意的是,這些都是中醫最基本的道理,如果你想了解中醫,通過中醫的方式保健養生,你就不要懷疑它,如果你現在看不懂也不要緊,記住就行了。 圓圈里掩藏的秘密 中醫最核心的東西,管它是《黃帝內經》也好,是《傷寒論》也好,最基本的理論,都是這個圈。很多中醫整天掛在嘴邊的,似乎很高深的理論,在這個圈里面都能輕易找到。下面舉個例子,你就會對這個圈有更深的了解。 中醫講究冬病夏治,夏病冬治,似乎很神奇:為什么秋冬季節易哮喘咳嗽,還容易犯關節炎、老寒腿一類的寒病?為什么夏天容易頭暈目眩,食欲不振,免疫力低下,容易發生瘟疫?為什么冬天才犯的病,夏天卻是最好的治療時機? 夏天是心火占主導,在胃氣的帶動下,心火應該往下降,直降到秋天、冬天,降下來溫暖肺金和腎水,使水不至于太寒。同樣,冬天的時候腎水應該往上走,直達到春天、夏天,心火的位置,使得心火不至于過熱,這是正常的循環,有個名目叫“水火既濟”。 如果夏天的時候胃土不足,沒有足夠的力量帶動心火往下走,導致肺和腎一味地寒涼,就出現了上面熱下面寒的局面。口渴、眼睛通紅、口舌生瘡,可下面的腿還是涼的。各種這樣的“寒病”,都是夏天種下的病根。 同樣,如果冬天的時候腎氣不足,沒有足夠的力量向上升,肝木得不到水的滋養,無法生長。陽氣不升,沒有木氣也就生不出來火,所以夏天還有人手腳冰涼,頭暈目眩。夏天的時候發病,根源卻在冬天。 同樣道理,上病下治,內病外治,這是針對根本治療的法子。 春天的時候,陽氣初發,非常脆弱,十分需要保護,這時必須要注意保暖,陽氣才能順利生發,順利向上轉,這時候的人就愛上火,但如果這時候凍著了,傷了陽氣,就容易造成陽虛。秋天的時候,雖然天冷了,但陽氣的余威還在,這時候如果穿得太多,陽氣散發不出來,很容易往上逆轉,這叫虛火上升,最傷肺氣,所以秋天感冒咳嗽的特別多。 這就是“春捂秋凍”的道理。 可惜現在的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大冬天吃西瓜穿裙子,夏天吹空調吃冷飲,只圖一時痛快,不加節制,陰陽失調,造成疾病。家里有孩子的,更是怕凍著怕熱著,捂得太嚴,吃得不按時令,更有甚者,補鈣、補維生素、亂吃保健品,弄得孩子越補越虛,身子越來越弱,從小就落得七癆八傷,三天兩頭生病,都是當爹媽的害的。 前幾年的時候,在糖尿病人群中,非常流行以苦瓜為主要成分的保健品,許多人常年吃。真是禍害無窮。要知道糖尿病在這個圈里面,是屬于陽虛水寒的病,而苦瓜是大寒的食物,雖然它有一定的降糖的作用,但苦瓜會助長寒氣,抑制肝氣生發。所以,長期吃這些產品的人陽氣越來越虛,肝木之氣不能生發,心火不旺,最后都發生心腦血管方面的并發癥。 類似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最悲哀的是,不光是患者自己不知道這些道理,連醫生也不明白,明明是胃土不降,導致火不往下走,卻不懂得調理脾胃,一味地瀉火,最后泄得土寒水濕,病越治越重,連一個口腔潰瘍都會遷延十多年甚至幾十年都治不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