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學校就是大海,老師就是耕海的人,孩子就是‘海洋生物’?!鄙綎|省桓臺第二中學自2008年遷入新校以來,用“海洋觀”開啟“真教育”的大門,秉承“為每一位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幸福負責”的辦學理念,成功實現了名校的可持續發展!日前,陶繼新先生與高大權校長圍繞如何做“真教育”進行了一次對話。 【高大權】學校始終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學生是否學會做人做事,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學生有無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作為教育的重要標準。學校始終堅持以“教、示、細、情、靠”為基本指導,展開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教”就是利用演講會、辯論會、升旗儀式、班會、級部會、校會等多種形式教會學生明辨是非;開展責任教育、禮儀教育、感恩教育、文明教育、誠信教育和五愛四講等系列教育活動,教會學生懂文明、知感恩、講責任。 “示”就是提倡廣大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時時處處率先垂范,做教育活動的踐行者,而不做“指揮官”。教師俯下身掃地的感召力,遠遠大于做一個“指揮官”的力度;教師的穿著大方得體,學生的儀表也會整潔干凈;教師做謙謙君子,學生也必定會彬彬有禮;教師敬業樂教,學生也一定勤奮好學。課堂上,教師要用自己的激情點燃學生的激情;操場上,教師要用自己奮進的腳步昭示學生不輕言放棄;校園里,教師要用自己昂揚的風貌感染學生只爭朝夕。 “細”就是要求老師工作細致到位,從時間、空間、心間關注每一個學生。班主任、值班老師要時常走進學生宿舍,和他們一邊擺放物品,一邊教他們怎么養成日用物品隨時歸放原位的習慣,怎么合理安排休息時間;級部主任、班主任、值班老師每天在餐廳里提醒學生怎么養成好的就餐習慣,怎么節約;在校內怎么做,走出校門怎么做,穿著打扮怎么得體等。 “情”就是要以情動人,進行以人為本的情感教育。用真情打動學生,讓學生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愉悅地接受老師的言傳身教。每天早上學生起床和課外活動時間,校園廣播站就轉播國際國內的最新消息,培養學生們愛國主義情感;班會上,班主任老師也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用真實的事例打動學生,用最真的情感感染學生,讓學生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靠”就是管理學生要靠上。只要有學生的地方,就要有教師的身影,就要有學校的管理。無論從思想上、還是學習上學校都要做到“靠”,使學生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教師的影響和監督之下,逐步養成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學習習慣。 通過“教、示、細、情、靠”,形成了良好的“教育場”。在這個“場”的作用下,讓每一個人自覺地矯正自己的行為,讓每一個學生舉止更加文明、情操更加高尚。校園杜絕了打架現象,沒有了亂丟亂扔,沒有了粗話臟話。四五千人上操,集合僅用不足五分鐘,隊伍整齊有序;上千人在餐廳同時就餐,靜如無人;午休、晚休安靜有序,讓很多外地參觀者感覺無法想象,給予了“軍事化”、“封閉式”等“美稱”。但我們認為這其實是教育本身應該達到的最基本的要求。 【陶繼新】中國古代儒家先師就特別關注道德與人格教育,孔子的教學總綱共十二個字:“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前九個字幾乎都與我們今天所說的德育有關,后三個字也不是絕無關系。當代學校教育,有的雖然也說德育第一,可事實上卻是被邊緣化了。而沒有德育,不但是不完整的教育,而且還是危險的教育。您所說的“教、示、細、情、靠”,不但說明你們對德育的重視,而且也顯見了行之在效的教育方略,可謂抓住了教育的本,本立則道生??! “教”有教化義,但不是負面的,而是正面的。對學生產生良好效果的教育,是要向學生輸入正向能量的。學生的正向能量吸收多了,就會在大腦里形成一種優質的德育網絡系統,就會自我編制一套向真向善向美的程序,于是,言行也就有了美好的呼應。這就是“化”的力量?。?/p> 教師之“示”的力量是巨大的。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讀心術。他們不但聽教師之言,更觀教師之行,此之謂“聽其言而觀其行”也。如果教師說得好聽,行得不好,教師所說就減少甚至沒有了力量。而且,還會在學生心里形成一種思維定式,教師所講,只是一種騙人的謊言而已。相反,如果教師言必信,行必果,學生就會特別敬重教師,還會生成“學而時習之”的心理愿望。因為教師的所有行,都是在學生的視野里。所以,教師之行,就是在向學生傳遞一種最有能量的語言,讓他們心甘情愿地去向教師學習。教師的長期之“示”,不但有利于學生的人格生成,也對其自身境界的提升起著作用。 老子說:“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天下難事,必做于易。”為什么呢?真正想做出一番比較大的事業,就要從點滴小事做起,沒有這些小事的積累,就構建不成大事的成功大廈。特別是習慣養成,這個關乎到學生終身成長的問題,更是需要從小事做起,做細做好。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良好的習慣。而好的習慣一旦養成,也就有了走向成功的內在品質。 剝離了感情,教育就會變得蒼白無力。每一個學生都是有感情的靈動之人,要想走進他們豐富的世界,就要以情融情,以情動情,以情感人。當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真情的時候,也會用真情回報教師。而愛,則是師生感情的核心。沒有愛的教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當教師愛學生,學生且感受到這種愛的時候,教育就會變得異常簡單。 之所以要“靠”,是因為學生畢竟是孩子,他們的某些缺點或錯誤及不良的習慣,并不是一蹴而就就能改正好的。而教師一旦靠上,就會讓很多問題初露端倪就很快得到解決。如果“發然后禁”呢?“則捍格而不勝”。不過,真正“靠”上去是不容易的。它既是對教師耐心的一種考驗,也是對教師品質的一種檢驗。真正能“靠”上去,且視作自然的教師,則會讓學生在“禁于未發”之時則走向了正途,也會讓教師感受“豫”的特殊效果。 “教、示、細、情、靠”形成了德育的一個場效,也可以說形成了一種學校文化。文化的要義就是以文“化”人。教師在“化”學生,學生也在“化”教師。所以,就有了您所說的那一道道令人感嘆的人文風景。 知其心,才能救其失 【高大權】我到高中當校長之前,聽到很多人說高中學生難管理,高中學校有一些打架、談戀愛、破壞公物等不文明現象,并認為是很自然的事情。來到高中學校后,也確實看到許多現象:學生舉止粗野,打架、損害公物、頂撞老師;整個學校沒有一名女班主任,問其緣由,給我的答復是“女老師上課多半都很難順利進行,更不用說當班主任管理學生了”;我發現了學生的違紀現象,對其進行教育時,也經常遭到學生的頂撞。經過兩周的觀察,我覺得學生的問題出在教育方式上,老師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方式簡單粗暴,動輒呵斥,這些都是男教師的“強項”,但這不能打動學生的心靈。學生搞不清自己和學校、和老師的關系。學生以追求自由、張揚個性為“自豪”,以敢于違規、敢于頂撞老師為“英雄”。于是在校會上,我跟學生交流了“學校是干什么的”、“校長是干什么的”、“老師是做什么的”、“同學們走進學校是做什么的”、“接受教育是否就是為了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來應對高考”等問題。通過這個校會,學生轉變了很多。由此我認識到,許多事情沒做好,是教育方法不到位。所以,做教育不僅要讓學生知道應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為什么這么做。比如學生遲到了,僅僅說他違反紀律了、要求以后不要再違反紀律,學生認為是為學校遵守的紀律,根本不會認同;如果告訴他,其他同學都在安心學習了,老師開始講課了,現在進去會打斷老師講課思路,會影響同學,大家會有意見,可能這個學生以后就再也不會遲到了。有的學生發型怪異、穿著奇特,如果強行讓他去換衣服,強行讓他去理發,他可能會產生抵觸情緒,認為侵犯了他的自由;如果給他講明白,穿著得不到大家的認可,大家會對你有不好的看法,你的發型太怪異,人們會把你和壞人聯系到一塊兒,為了讓大家能夠接受你,為了樹立你良好的形象,請更正一下,可能學生會愉快地接受。諸如此類,教育的效果就在這些小事當中、就在這些講明道理之中、就在老師的工作方法當中?,F在我校的班主任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女老師,沒有一位老師感到上課受到阻礙、認為當班主任管理學生有困難,學校已經多年沒有學生頂撞老師的現象了,學生見到老師問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在寫作、主題班會、升旗儀式等活動中,學生發自內心地對老師表示感謝。生活中有困難,思想上有波動,學習上有疑惑,主動找老師談心已是家常便飯。 【陶繼新】在當今多元價值的社會里,有的學生失去了判斷真善美的能力,甚至以假為真,以惡為善,以丑為美,出現了令老師看來非常不可思議的現象。于是,強行干涉,甚至采取侮辱乃至打罵的手段,結果,師生矛盾越來越大,學生抵觸情緒越來越重?!秾W記》認為,學生“心之莫同”、“知其心,才能救其失”,所以,“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磥?,所謂的學生難以管理,更多的在于“教者”不能“知其心”,且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救其失”。您呢,“知其心”,又巧妙地“救其失”,學生的管理才由難變易。同時,如果再換一種思考與角度,多從正面思考問題,多看學生的優點與長處,鼓勵多于批評,學生原本就有的正能量就會更好地顯露出來,善斗的能量就會越來越少。有的時候,師生發生沖突,是教師無意間觸動了學生那根易于發火與動怒的神經。結果,非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讓矛盾一步步升級了。所以,教師愛學生,管學生,還要知其心,還要懂其法,還要順其勢??! 想做又會做,提升教師品位 【高大權】“想做又會做”是做好事情的充分必要條件,我一直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大事來抓。一抓教師的愛崗敬業精神。培養教師的集體榮譽感,加強教師的“三觀”教育,讓老師真正懂得教師人生的最大價值是什么、教育工作對教師的意義是什么、怎樣才是成功的教師。學校每年都組織師生觀看《感動中國人物》,及時學習各種媒體宣傳報道的先進模范人物,借鑒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一些好的做法對教師進行培訓。通過學習《自動自發的工作》、《誰動了我的奶酪》、《沒有任何借口》、《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高度》等,增強了教師的主人翁意識,解決了教師“想干”的問題,為學校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奠定了基礎,我們學校開展了許多其他學校不能順利開展的活動,創造了很多令外地參觀者感到不可理解的教育奇跡。二是狠抓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讓教師知道教師的責任、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什么。教育理念的轉變帶來了教育教學方式的大改變,教育效果有了較大提升。三是加強教師業務培訓?!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在每年的報刊征訂目錄中,所能查到的與教育教學有關的報刊,在我校幾乎全部能找到。學校要求每位教師每周至少拿出兩個小時到閱覽室閱讀,并有專活動的開展,使教師的業務水平快速提高,學生的學習負擔逐漸減輕,教學成績大大提高,贏得了社會的高度認人記錄考核,在教師隊伍中形成了良好的讀書風氣。幾年來,我們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做法,請全國知名的專家、優秀教師作報告、講示范課已成常態,教師到國外、到省外、到高校培訓已成慣例。各種培訓使教師視野大大開闊。校本研修、師徒結對制度、“草案、成案、個案,三案定教,先聽后上”制度成為教學常規。這些可,教師在各種評選中也不斷獲得驕人的成績。這也反過來更加激發了教師的工作熱情,鼓舞了士氣,形成了良性循環。 【陶繼新】不管校長有什么管理高招,學校有什么規章制度,只要教師不想做,都不可能做好。思想是指揮行動的,內在動力是決定前進速度與方向的。 大哲學家柏拉圖說:“一個民族只有最優秀的公民才有資格當教師?!倍@里的優秀,除了學業的優秀之外,更重要的是人格要高尚。因為他們不但要教學生知識,更要讓學生走向崇高的人生境界。有了這個境界,也就有了發展的動力。理念呢?當然重要。比如一個認為學生不可能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師,就不可能放手讓學生去主動地學習。相反,充分相信學生,且有效地讓學生去自我學習的時候,就會還給教師一個巨大的驚喜。魏書生從上個世紀70年代就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甚至有的時候一點兒也不講,結果,學生的學習成績依然位居全市第一??梢哉f,有什么樣的理念,就有什么樣的行動。有一個問題是應當特別注意的。培訓亦如讀書,應當“取法乎上”。目前名目繁多的培訓,呈現出優劣不等的情況。如果步入一般化或者低層次的培訓,非但收不到理想的效果,還會讓教師走進平庸乃至誤區。而您,是深明這一要義的。所以,你們參加的培訓,也就有了高品質,也就有了教師的快速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