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是女人,我會說:愛我,以你的方式 ” 如果你是看到標題想進來罵我的,我建議你先注冊會員;如果你已經是會員了,我建議你把那一長串數字的名字改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昵稱,那樣會使你的亮相和發言更具有個性與煽動力。我之所以像南瓜屋小秘書一般,做出這種自動回復式的提醒,在于中國社會的女性主義,是一個龐大的、復雜的、混亂的話題。你若有興趣,我可以陪你在爭論中,度過漫長的一段時間。 首先聲明一點,我并不是在玩文字游戲。而是多數人并未注意到一個事實,在這個男權天下,男權秩序即是主流社會的秩序。男權思維已經無孔不入。你的價值觀、思考方式和語言習慣,都是深受男權思想浸染的,而你并不自知。 比如我們今天要聊的話題,女人需要“男人的愛”嗎?加上引號是不是對你能些微地起到一點觸動作用?我可以代表真正的女性主義者給你們一個直接的回答:不需要! 當然我是男人,誰說男人就不可以是女性主義者呢。我注意到在這個主題下,多是男性作者在寫文,為什么女性不太愿意就此發聲呢?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前些年流行過一首歌,春晚唱紅的,叫《常回家看看》,相信你們都聽過。我也相信有些人,主要是老家伙們,很喜歡這首歌,甚至為之感動。我同時也能確定,有些人像我一樣,特反感這首歌。 為什么反感?因為它固定了唯一的親情模式。這首歌對各家各戶的真實現狀不管不顧不聞不問,卻簡單粗暴地告訴你說,你該回家看看了,你媽媽肯定準備了一些嘮叨,你爸爸肯定張羅了一桌好飯,你回家刷刷筷子洗洗碗去吧。它對你的生存狀況毫不知情,連你家有沒有洗碗機都不知道,卻在教你怎樣去愛你的爸媽。這不滑稽嗎? 若我是一個女人,要我寫篇文章告訴男人來怎么愛女人,總有點代入感太真切的尷尬。也求,現在女人有了話語權,于是向男人提出同等的要求。你要我貞潔,你也要專一??晌疫€是要煞風景地提醒一句:這種看似平等的要求,仍舊屬于男權話語范疇,它所針對的,仍舊是女性。即便在幾百年前,女性地位極其低下的時代,男權的主流道德觀中,也從未主張過男人就可以在男女關系上任性胡來,而僅僅是對男人的胡來多了一點點寬容而已。從這個角度看,幾千幾百年來,我們的女權進步其實是并不樂觀的。貞潔也好,專一也罷,這種詞語本身就帶著一點女性專屬的歧視意味。因為女性在生理上,就比男人更易于被監督,她是否是貞潔的,是否是專一的。 那我們婚戀之中就不要道德不要秩序了嗎?當然不是。我們應該重建一種更平權的婚戀價值觀。比起“貞潔”“專一”這種帶有強硬男權意味的和公共屬性的標準,我更傾向于私人契約式的情感背書。愛情只是你們兩人與天地之間的盟誓,不該受到其他力量的影響和干涉。我就比較喜歡西方那種婚禮誓約,既然你曾經許下過這樣的誓言——“無論順境逆境,無論疾病還是健康,或是任何其他理由,你都會愛我,陪伴我、照顧我,尊重我,永遠對我忠貞不渝直至生命盡頭”,你就要遵守誓言,如若違背,就意味著我們愛情的終止。 你也許會說,這不是一樣嗎?這也沒有什么高明的東西???其實不然。我想強調的是,在你說出婚姻誓約之前,你是自由的,是解放的,沒有“貞潔”“專一”“渣男作女”這種道德枷鎖可以束縛你,你可以有八個男朋友,你可以見一個愛一個,沒有任何人有權利干涉你的自由。除非,你面對所謂神靈,說出了你愛的誓約。即便你有天違背了誓約,也與他人無干,你不必背負道德批判和指責,你只需向你的結盟者和你的靈魂做出解釋。 如此簡單的女性主義,我們距之還有多遠? 你的愛與生俱來,不需要我提出要求。你愛我,不是因為我要你愛我,你怎樣愛我,不是因為我要你怎樣愛我。如果我是女人,我會說:愛我,以你的方式。 |
|